中报频摆“乌龙” 索赔制度有待健全

2013-08-22 09:54    来源:重庆商报

  导读: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目前已有107家上市公司对原先披露的中报内容进行了补充更正,仅在昨日便有南海发展等10家公司发出中报“补丁”。这些中报“补丁”所修正的内容除了部分是为满足监管层设定的最新财报披露规则外,还有大量低级失误。

  作为窥视公司价值的窗口,中报对投资者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工作尚未过半,中报更正补充公告便已密集袭来。据统计,目前已有107家对原先披露的中报内容进行了补充更正。然而,纵观“补丁公告”的差错内容,上市公司涉及财务数据、货币单位等各方面的低级错误俯拾皆是。看似笑话的乌龙事件,却对投资者伤害不小,中报的价值也大打折扣,甚至上市公司的公信力也会遭到市场质疑。

  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目前已有107家上市公司对原先披露的中报内容进行了补充更正,仅在昨日便有南海发展等10家公司发出中报“补丁”。这些中报“补丁”所修正的内容除了部分是为满足监管层设定的最新财报披露规则外,还有大量低级失误。

  乌龙一

  募投项目“千年等一回”

  杰瑞股份于7月26日发布中报,虽然报告期内89.35%的净利润增速足够“吸睛”,但一“乌龙”信息的出现却令杰瑞股份风光的中报业绩染上了黑色幽默的色彩。原来在杰瑞股份中报第18页的“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表”中,液氮泵车扩产项目的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被标注为3011年6月30号,这一千年之后才能达产的募投项目直令投资者感叹“千年等一回”。而实际情况却是,液氮泵车扩产项目在2011年6月30日便已达到可使用状态。面对如此匪夷所思的募投项目进度时间表,杰瑞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蒋达光也只能承认“这是一个笔误”。

  乌龙二

  分红方案“逗你玩”

  误将以往的财报内容“穿越”到最新公布的财报一直是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报披露期间容易惹出的事端。最新掉入这一陷阱中的上市公司便是长荣股份,据长荣股份中报第16页“本报告期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一栏显示,公司上半年的利润分配方案为“以公司现有总股本1.42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6.89元人民币现金”。然而在中报开篇的第2页,长荣股份便宣称“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这种前后矛盾的表述也令投资者晕头转向——长荣股份的年中分红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一谜题直到本周二晚间才揭晓,长荣股份发布更正公告明确表示现金分红“这个真没有”。

  乌龙三

  凭空飞来26亿横财

  中小板公司深圳惠程一度在中报中给投资者带来“天降横财”的惊喜。在8月12日披露的深圳惠程中报110页赫然有下列一段话:“本公司之子公司江西先材于2013年收到科技部拨付的关于863计划‘PI纳米纤维隔膜的宽温度范围和高倍率充放特性动力锂电池制备技术攻关’课题的专项经费261000万元”。26.1亿元,这相当于2012年深圳惠程0.64亿元净利润总额的40.78倍。不过,深圳惠程随后紧急发布的中报更正公告表示,此前误将金额单位多写了一个“万”字,实际专项经费只有261000元。

  乌龙四

  审计报告结论惹虚惊

  按照规定,A股上市公司中报不需审计,只需在“重要提示”一栏中注明“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即可。不过美都控股却在中报开篇的重要提示中表示:“为本公司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但这句莫名其妙的表述一来没有实施审计的主体,二来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只会在无法对财务报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才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意味着被审计公司可能存在着重大问题。故此言一出,美都控股股价周二大跌4.46%,而心急火燎的美都控股也在周二晚间表示“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才是其要表达的本意。

  乌龙五

  未收盘中报已出炉

  对于可能对公司股价带来大幅波动的重要公告需待收盘后发布,这是上市公司必须遵行的规则,但中国联通却在披露中报的过程中触犯了这一规定。8月8日下午3点A股市场收盘后,国资委网站发布了中国联通上半年的业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5%。然而此时香港股市尚在交易,中国联通H股走势迅速由-0.98%急拉至3.91%,为此中国联通H股在当天下午3点32分紧急停牌,但中国联通H股停牌时的股价涨幅仍达到2.67%。

  新闻分析

  健全索赔制度

  方能杜绝“乌龙”

  上市公司财报披露频出“乌龙”已被口诛笔伐了数年,但从今年已公布的中报情况看,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依旧存在,而在解释出错原因时,相关上市公司也显得轻描淡写,不是“工作人员疏忽”就是“工作人员失误”,最多再加上一句不咸不淡的“深表歉意”。

  实际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错的真正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监管不严,相关负责人责任心不强;二是没有建立有效的投资者索赔制度。

  而破绽百出的乌龙公告带来的结果也不外乎两个: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无论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差错的大小,不准确的信息都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对上市公司来说,公司财报的会计准则要求专业性和准确性,除了故意造假,出现如此之多的低级错误,让人很难相信这家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所以,无论从“利人”还是“利己”的角度,上市公司财报披露的责任心都亟待加强,监管部门对此也应加强监管。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