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人民网等央级主流媒体上的频频“露脸”,不断抢占新闻传媒制高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为中原经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国网河南郑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党员服务队。

映象网讯 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人民网等央级主流媒体上的频频“露脸”,不断抢占新闻传媒制高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为中原经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国网河南郑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党员服务队。
该服务队现有队员30人,担负着郑州市区近140万电力客户的配电线路及设备的运行维护、事故抢修、带电作业等工作任务。他们穿遍大街小巷,走过千家万户,用党旗那一抹嫣红,映照着整个绿城。
故障抢修快捷到位
6月12日16时,郑州市秦岭路西线电厂配线13号处,一辆黄色的电力抢修工程车停在路边,郑州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两名抢修人员身穿厚厚的绝缘服装和绝缘手套,脸上流着一道道汗水,正在约8米高的高压线上更换、搭线火速抢修。
“夏季用电量大,会造成一些电器设备缺陷。这条线路就是因为跌落式熔断器负荷过高,造成损坏。”党员服务队队长张洋介绍边说边指着身后边的商户。“线路上有两条10千伏高压线,70个高压用户,带动3000多户居民的普通用电。实行带电作业,不影响客户正常用电。”
不一会功夫,抢修结束,抢修队员赵明和同事边收拾工具边聊,“从发现隐患到抢修结束只用了两个小时,网格化抢修速度就是快。”他们运用网格化及时抢修,快速消除了输电线路缺陷。
为进一步提高配网故障应急抢修效率,郑州公司将郑州市区供电管辖范围合理划分为13块区域;建立了常态的电力隐患发现机制和查处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实施配电抢修“网格化”管理,全天候坚守在全市13个抢修区域,采取第一梯队快速反应,第二梯队随时待命、第三梯队及时跟进的“三级应急抢修梯队”模式,实现了配网停电时间同比缩短6.2%,抢修半径缩短20%,抢修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都大幅提升。
急难险重冲锋在前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相继圆满完成郑州地铁、南水北调、京广高铁配套电力工程等电力设施改造任务。
迁改线路37条,长度66千米,杆塔199基……党员服务队15名成员在京广高铁配套电力工程建设中,用行动铸就了无形“丰碑”。
党员罗松涛永远也忘不了2011年冬天,跪在地上撬开地面冻土的那一天。“站着是挖不开冻土的,为了能使上力气,大伙先用镐头在地表凿出个小坑,给铁钎留个下手的地儿,然后跪在地上用铁钎一点点撬开上冻的土地。”沈罗松涛说道,“镐头砸在地面上震得生疼生疼,我们这帮人手上都裂开了大口子,痛得连筷子都拿不住。”
地铁站点大多设在人群密集的交通要塞,道路狭窄封闭、吊车作业半径小,设备很难运到指定位置。党员服务队成员之一王琦瑞举例,郑州商业中心的地1号线二七广场站,行人车辆多,施工场地小,电缆井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实在没办法,我们只好加派人员,现场监督,疏导行人及车辆,并增加施工人员,把施工人员分成两班,昼夜不停,连续奋战。像‘逆护壁’施工,从地面开挖,挖一点涂抹一点水泥,凝固后再继续向下挖,再涂水泥,直到完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期完成了128个电缆井的施工任务和用电安全。”
服务客户尽心竭力
“迁改线路,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王琦瑞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地铁建设的影响,迁改工程“分点分阶段”实施;同时,严格遵守客户停电告知规定,提前对停电区域进行登报通告;而在施工的同时,合理安排停电,最大限度地减少线路重复停电和缩小停电范围,通过转供电的方式,尽量做到不给居民正常生活用电带来影响。
“在铁道家园社区的供电线路改造工程中,为了让2761户居民停电时间缩至最短,多次走访、勘查、协调后,我们开出了组合带电作业、转供电,早架杆加准备应急发电车的组合“药方”,不仅将停电时间缩短了一半,更将停电用户由2761户减少到527户,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西三环扩建工程中,市政建设中心项目部出资,让把150基线杆临时迁改别处,然后再敷设电缆入地。郑州供电公司服务队考虑到这样做浪费时间,也造成重复投资,浪费资金。经过仔细勘查,提出了一次性投资线路电缆入地的施工方案,积极与项目部协调,最后在增派人力,加班加点施工的情况下,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印证了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可行性,为对方节约资金近百万元。“早听说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抢修服务到位,没想到服务客户还这么尽心竭力,真不愧是楷模!”项目负责人袁金柱感慨到。(师章玲 代锦霞王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