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媒体监督是正能量 官员闻过则喜态度对待

2014-08-27 16:00:00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当前国内反腐如火如荼。作为反腐先锋和主操盘手,8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政协十二届全会第七次会议上庄重表态,反腐工作“要发挥群众和媒体监督的正能量”。这一振聋发聩的高层声音引发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媒体监督是正能量 官员应以闻过则喜态度对待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安徽省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新闻单位座谈会上也郑重表示:“要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

  从维护公共利益到推进政策制定,从监督政府工作到反腐败斗争,舆论监督正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舆论监督,政府部门需要的是敞开怀抱,而不是摆手拒之。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媒体和公众监督却成为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官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既惧怕被监督,又想法设法阻挠媒体监督。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隐瞒事实,欺骗公众;二是阻挠记者采访,蛮横无理;三是事情败露后,通过媒体上级打招呼递条子进行灭稿;更有甚者,会动用各方力量对记者进行殴打,直至跨省追捕、安插罪名。

  为何一些地方和部门害怕公众和媒体监督?无非是这些地方政务信息不公开,在决策和工作中依然存在严重问题。官员怕问题一旦曝光,上级问责,自己难逃其咎,形象受损后,政绩无法彰显。

  所谓“越捂越出事,越怕越容易暴露”,最终也会陷入舆情的恶性循环。当前,中国已进入网络新时代,全国拥有6亿多网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都将在公众的聚焦之下。捂盖子隐瞒事实,拒绝外界监督的做法早已行不通。

  舆论监督对于政府来说,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契机。舆论监督聚焦的地方往往是政府工作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可能是某个工程的腐败,也可能是一个群体的生存困境,或者是某种体制的弊端。媒体通过舆论监督将问题揭露出来,正是给政府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今,包括反腐在内,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公众和媒体的参与、督促。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有着它特殊的社会嘹望者和啄木鸟的作用。

  社会离不开媒体,更离不开舆论监督。试想一下,倘若没有舆论监督,河流污染了没人治理,豆腐渣工程照样通过验收,贪污腐败无人揭露,长久下去,小病会拖成大病,最终变成不治之症。没有媒体人罗昌平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就不会揭开国家能源局系列腐败窝案;没有新华社记者王文志长达一年多的网络实名举报,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依然会利用公款行奢靡之风,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近年来,媒体监督和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推动国家政策、法规存废的案例不甚枚举。南方都市报曝光“孙志刚”案推动了国务院废除收容制度,媒体聚焦“唐慧案”让国家废除了劳教制度,人民网安徽频道揭露“蚌埠两警察目睹少女被杀不勇为”一事促进了公安部出台“三项纪律”,并掀起全国民警大练兵……

  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到国家计划生育放开二胎等民生政策的方方面面,背后都少不了公众与媒体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参与和推动。

  舆论监督作用巨大,那么媒体如何做好对公共事务的监督呢?首先,媒体记者要有扒粪精神,敢于监督强者、扶助弱者,对社会阴暗面和官员腐败、政府官员决策失误等进行有力揭露。

  其次,媒体报道要依据事实,立场客观中立,需要有缜密的思维,严谨的证据,事实没有调查清楚前就不能报道。

  此外,舆论监督要防止和避免新闻敲诈,不能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要树立媒体公信力、影响力,不能拿新闻报道为媒体和个人谋私利。

  媒体监督是一面明镜,既能照出政府自身的问题,也能照出社会的光明。媒体监督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监督政府部门的必要条件。

  在当前网络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主动接触媒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对待媒体和公众监督。唯有此,才能更好推进工作,也才能更好地开展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赢得民心。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法制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图库|社区|娱乐

      地市|财经|汽车|房产

      女性|健康|美食|旅游

      家居|教育|法制|农村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