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新中式家具应避免“不中不洋” 是改良而非替代

“新中式”家具既不是对古典中式的简化,也不是中式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中挖掘精髓,其形式感仍有中国古典家具的痕迹。时下不少红木家具企业“一窝蜂”地投入“新中式”家具的制作,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导致不少“新中式”家具出现“不中不洋”的尴尬。

  核心提示:近年来,一种名为“新中式”的家具风格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新中式”家具既不是对古典中式的简化,也不是中式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中挖掘精髓,其形式感仍有中国古典家具的痕迹。

  近年来,一种名为“新中式”的家具风格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新中式”家具既不是对古典中式的简化,也不是中式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中挖掘精髓,其形式感仍有中国古典家具的痕迹。在红木家具市场上,也涌现出很多“新中式”红木家具:它们没有传统中式家具的雕龙画凤,简约的造型上只有祥云、如意纹等简洁的中式元素;椅背不再笔直光秃,而是有厚厚的海绵靠背,倚靠时更加舒适。除了外观的变化,“新中式”红木家具还推出了很多新品种,如电视柜、鞋柜、高低床等。

  

  然而,时下不少红木家具企业“一窝蜂”地投入“新中式”家具的制作,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导致不少“新中式”家具出现“不中不洋”的尴尬。那么,对日渐崛起的“新中式”家具热潮,我们应如何看待?红木家具生产者又应如何处理“新中式”与传统家具文化之间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杨波与笔者进行了探讨。

  北岳:所谓的“新中式”家具应如何定义?它的特色是什么?如何评价“新中式”家具?

  杨波:所谓“新中式”,怎样去理解它见仁见智。我的观点是,在传统中式家具辐射下,赋予其新理念,渗透时尚元素,还不能失去中式家具的要义。“新中式”不等于异想天开,也不等于一味地追求另类,比如有人把一把椅子劈开了,还有人做出两米高的靠背,这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不能称为“新中式”。

  在我看来,家具业内不反对创新,也不反对“新中式”,只是有点担忧,现代年轻人比如“90后”,通常喜欢求新求异,感觉上似乎在“创新”,但能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还很难说。而传统中式家具的式样历史底蕴深厚,它不仅受到中国人的推崇,更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如18世纪英国家具设计师齐彭代尔就曾借鉴明式家具艺术风格,为英国王室设计了一套宫廷家具,在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引起较大轰动。时至今日,兼具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明式家具早已成为公认的业内经典,仍然在为国际设计领域提供养分。

  有人在传统家具之下,改良方、圆造型元素,如福建仙游上品橼家居有限公司,他们设计的“新中式”家具,其内部结构还是传统的榫卯,作品在市场广受欢迎,甚至屡被模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现在不少年轻设计师仅能画出榫卯结构的外观图样,对结构的理解还远远不到位,以至于做出的东西不伦不类,很多业内专家看过之后都给予了批评,觉得他们配不上“中式”两个字,更不应往“新中式”上靠。要创新,首先要了解传统中式家具的内部结构。殊不知,传统中式家具的精髓不仅在于其优美的外部形态,更在于易被忽视的结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