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7人宿10㎡站台 老人为儿子娶媳妇郑州打工

飘零在异乡的城市,我们总认为自己吃够了生活的苦。可在这几位父亲面前,也许才能真正体悟什么叫做“再苦再累不张口”。

  睡在站台的父亲:有活干,希望就在

  老吴,50岁,给读大学的儿子攒学费 老魏,60岁,给儿子挣数十万元的彩礼钱……

  不舍得住旅馆,不足10平方米的公交站台挤了7位父亲 还好,在这座城市,有人一直默默照顾他们

睡在站台的父亲:有活干,希望就在 

在他们的意识里,有个落脚地,才能撑起明天奔劳的精力.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当我们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

  飘零在异乡的城市,我们总认为自己吃够了生活的苦。可在这几位父亲面前,也许才能真正体悟什么叫做“再苦再累不张口”。

  【关键词·站台】 

   不足10平方米 挤满7个人 

  城市的一天,好像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时已晚上9点,闪烁的霓虹与直射的车灯,把夜幕照亮。

  从庙李村头小广场的人群中走出,一阵冷风吹过,老吴裹了裹穿了四层的单衣,往高架桥下的快速公交站台走去。

  在桥墩下他停住了脚步,微微探头向里瞅了瞅,站台里的灯已经熄灭,这才走了进去。从桥墩间隙中,拎出自己的编织袋,在靠南边的护栏旁,他把褥子铺展在地上,和衣钻了进去。编织袋叠放在头下,算作枕头。

  一个多小时后,在小广场上看完电视的小季也回到这里,之后是捡拾了一堆瓶子报纸的老秦、老李……在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挤满了7个人。

  没有过多的交谈,不久,鼾声响起。站外,人车声依旧。

  【关键词·父亲】 

  四处奔波 

  怀揣不同梦想 

  人物:老吴 50岁 开封杞县人 

  目标:为儿子攒一季生活费 

  “妞已经出门了,孩儿还在上大学。”老吴来郑州8天了,都睡在这个站台。回家收秋种麦,时间一耽误,他没赶上村里建筑队招人,只能在庙李附近揽零活做装卸工。

  他的目标简单而明确,能把儿子下一季的生活费挣够就中。可每天三五十块钱的收入,让他自己都觉得这个目标有点大。

  而村里一个单间都得五六百块,租房子他“想都没想过”。没揽到活时,他一天仅吃两顿饭,馒头就咸菜;有活儿了,加碗胡辣汤,“得有劲干不是。”

  异乡的生活简化成了生存,即使这样,老吴也从未对家人吐露半个苦字,每次给儿子打电话,都说自己在外面挺好。

  人物:老魏 60岁 周口人 

  目标:为儿子娶媳妇 

  满头的白发让老魏看起来根本不像60岁的人,牙亦掉得漏风。

  在周口老家,娶一个媳妇得一二十万元,可儿子说离就离了,“再娶更难,光彩礼就要翻番。”长年在外奔波的老魏腰快弯成了一张弓,由于年岁较大,进不了建筑队,他只得加入揽零活的行列。

  小季的孩子更多,三个。年近四十的他是这个队伍中最小的,也是压力最大的,“家里就二亩地,孩儿们的吃饭穿衣都得靠我,咋说也不能冻着饿着他们呀!”

  【关键词·羞涩】 

  有避雨之地 

  他们已很知足 

  每天,不管有活没活,老魏他们从未在晚上9点之前回来过,即使蹲在路边也要等公交车走完,“不能碍人家的事。”

  偶尔,快速公交的末班车会回来得晚些,有乘客出站,他们就一动不动地蜷缩着,怕吓着出站的人。

  在他们看来,能有个避雨的地方就很知足了。借宿的日子里,站台的人从来没撵过他们,“连说都没说过俺一句,咱咋还能给人添麻烦哩。”

  对这个小窝,7个人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共同呵护,在他们的共同意识里,有个落脚的地方,才能撑起明天奔劳的精力。只要能待在这个城市,有活干,希望就在。

  【关键词·暖冬】 

  站务员下班前 

  先扫净他们的“床” 

  晚上10点,公交站台站务长毛圆圆落了站台的锁。为了不弄出声响,她把手垫在锁下,她怕“声音大一点会让他们觉得是在变相地表达对他们的不满”。

  下班前,毛圆圆照例要打扫卫生,但却把时间提前了很多,早于老吴他们回来之前。而站台的出口处,她多扫了一遍,又拿拖把拖了拖。

  线路长吴炎远巡逻完,在庙李一家小超市挑了个最大号的水杯,还有一筐的方便面、饼干、火腿肠,在调度室灌满水,轻轻搁在老吴的“床头”,把吃食分放在老魏、小季他们的铺前。

  动作虽轻,但却惊醒了老吴他们,一阵地推辞和感谢。本就稍显内向的吴炎远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地方,“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了我的父亲……”吴炎远就说了半句话。

  凌晨1点,夜已深,7人中有人酣睡有人翻动,却不知是天冷还是心暖…… (河南商报记者 周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