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新闻观察 > 正文

路治欧: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 2013年01月25日 08:23

  • 来源: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评论员 路治欧

  “新型城镇化”是河南“两会”热议的关键词之一。正在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了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的若干措施,包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市形态和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这些远景规划落实到位,必须准确理解新型城镇化。

  只有准确理解新型城镇化,才能与河南的发展合拍。在河南可见的未来10年,新型城镇化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只有它的引领作用得到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只有准确理解新型城镇化,才能与中国的发展合拍。在中国可见的未来10年,城镇化被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更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他还强调,“我们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

  要准确理解新型城镇化,就需要弄清“新型”的含义。新型城镇化绝对不能走以前城镇化的老路:重面积扩张、轻内部挖潜,重城市形象、轻人口转移,重新城建设、轻老城区和外来人口集聚区改造,重城市建设、轻社会和谐。因此,新型城镇化要从物的城镇化转到人的城镇化、从突出外观的城镇化转到重视人权的城镇化、从粗放的城镇化转到集约发展的城镇化、从单一的城镇化转到统筹城乡的城镇化。用一句话来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公共福利的城乡共享。

  由此出发,我们看到,新型城镇化不是人为“造城”,不是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而是构筑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一是河南将构建五级城镇体系,包括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建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二是要强化中原城市群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促进交通衔接、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增强整体效应。三是将促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以产兴城,通过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组团、商务中心区等载体建设和发展,增强城市的活力。

  由此出发,我们看到,新型城镇化不是强迫农民“上楼”,不是让农民都到大城市去。省委书记卢展工曾说,中原经济区建设,干部要理解好相关的政策与精神。不理解好,新型城镇化变成了建设新农村了,老百姓“被上楼”了,这就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于进城农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通过解决就业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纳入保障房体系,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住得下、过得好。

  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突破点。它的快速推进不仅要有具体措施,还需要户籍制度改革、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的改革、土地制度的变革,更需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房屋权益和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获得群众支持的基石。

责编:张静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媒体人

  • 郭蕊

    郭蕊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好房好家》主持人郭蕊

  • 依明

    依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民生热线》主持人依明

  • 容帆

    容帆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富黄金档》容帆

  • 何君

    主持人何君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何君

  • 李莉

    李莉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李莉

  • 晨风

    晨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晨风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