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男左女右 > 正文

那些年 我们的婚礼
  • 2013年03月13日 08:33

  • 来源:东方今报

  一个家庭从无到有,其中走过的每一步几乎都值得纪念。而婚礼,无疑是这些人生转折中最浪漫的事情。回首而望,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岁月无声变迁,人们对婚礼的理解和诠释也随着时光的推移而发生改变。不管结婚的形式有多少变化,在此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婚礼”这一人生最美丽时刻的重视。

  □东方今报记者 周莉

  50年代 一切从简是风尚

  背景: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首部法律。自此,结婚要打申请,领证需要单位出证明。由于处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婚事从简成为风尚,结婚只意味着“住在一起”。那时的贺礼不谈物质,只讲精神,多为一句真挚的祝福。

  年近80岁的赵老先生和妻子是在部队上喜结连理的,婚礼极其简单,“当时我们也就买了几斤水果糖,部队领导讲了几句话,接着我们互相为对方戴上一朵大红花,算是完成了结婚仪式。后来战友们又热闹了一阵子,有些人起哄‘亲一个、亲一个’,可最后我俩还是忸忸怩怩没好意思”。

  60年代 糖果饼干来待客

  背景:三年自然灾害,物资匮乏,这时的婚礼已不单纯是简朴,而是困难。所有东西都要凭票购买,很多人为办一场婚礼,要从亲朋好友那里借粮票、布票、烟票、糖票。婚礼通常是新人买些糖果、饼干招待亲朋好友,大家一边高兴地吃着糖果,一边闹新房,那时没有现在闹新房这么多的花招,但有一项与现在的内容差不多,就是介绍恋爱经过。

  虽然张大爷和老伴结婚已经有40多年了,但从他的讲述中就知道,那具有时代烙印的婚礼清晰地印在了他的心里。“那年,我们一起去领了结婚证,接着就跑到门市部凭证购买了糖和瓜子,然后我们的结婚证上就被盖上两个章——糖已供、瓜子已供。亲朋好友们一起见证了我们的婚礼仪式——先对着院中挂着的毛主席像敬礼,然后夫妻对拜,再向来参加婚礼的宾朋鞠个躬,仪式就算结束了,之后大家伙就在院子里嗑着瓜子吃着糖,聊聊天。这时,小孩子是最高兴的,因为有糖果吃。”

  虽然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几十年来张大爷和老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现在,他们依然幸福,依然恩爱。张大爷说,他们的婚礼跟现在五彩斑斓的结婚庆典相比简单多了,少了些许滋味、没有很多颜色,确实有些遗憾。不过再过几年就到金婚了,这才是他们最大的骄傲,“或许我们到时会赶一回时尚,看到你们报纸上介绍婚礼微电影,我和老伴有个想法,想把我们的经历用微电影的形式记录下来,在金婚典礼上播放”。

  70年代 “三转一响”最风光

  背景:20世纪70年代,婚礼大都还很简朴,但开始流行置办“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录音机。还流行自己动手做家具及在家里宴请宾客,跟邻居借屋子、借桌椅、借碗筷,一家人的喜事所有人跟着乐。那时的结婚照新娘没有婚纱,姿势也极其简单,只是两个人坐在一起,头往中间一靠,一张简单的2寸黑白结婚照就完成了。拍照现场什么背景都没有。

  回忆起70年代自己和老伴结婚时的一些细节,颜女士感慨万千,“婚礼前一天,我爱人拿来一块手表塞进我手里,‘给你的’。当时流行‘三大件’,但我们两家的家境都很普通,这是他给我的唯一的‘一大件’。我们结婚时没有拍结婚照,我们第一张一起照的相片是孩子1岁时全家的合影,没有结婚照成了我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当时的结婚照很简单,没有婚纱,还都是黑白的,彩照还没有真正发明,只是在黑白照片上涂抹上色,很难看,我也不喜欢。结婚当天,爱人用一辆借来的‘二八’自行车就把我接了去,因为不是很富裕,就简单在家里摆了三桌,因为地方小,还把邻居家也占了。不过当时邻里关系真叫好,邻居帮了不少忙”。

  80年代 旅游结婚很实惠

  背景:20世纪80年代,“三转一响”逐渐被“四大件”取而代之——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录音机。许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只用糖果饼干充当婚宴主角,开始到酒店摆酒宴请宾客。但宴请宾客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对工资仅有几十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实惠的旅行结婚不失为一个符合经济状况也有面子的选择,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和不同风土人情的同时,享受自己的婚礼和蜜月。开始出现彩色婚纱照,但婚纱样式单一,摆拍动作单一。

  今年47岁的张女士翻看结婚时的照片,依稀记得20多年前结婚时的一些画面,“结婚日子是我们俩自个挑的,是一个无论农历、公历,还是年、月、日、星期都是双数的日子,讨个‘成双成对’好彩头。婚事操办得很简单,因为打算旅行结婚,所以我们只是在附近的小饭店简单地招待双方的亲友吃了顿饭,也就两桌。不过我们把糖、花生、瓜子和烟用一个个粉红色的小纸袋封好,给同事、朋友每人送去了一份。我们是去北京旅行结婚的,到的第一天就去了天安门广场,第二天游览了天坛公园,接着逛了天桥,在全聚德吃了烤鸭。之后几天,我俩每日都像上班一样,早晨坐车去游玩,晚上回到亲戚家休息,玩得很辛苦,但是也很开心。我们当时拍婚纱照了,还是那种能照出全身的婚纱照,不再是之前我姐结婚时拍的那种2寸大头照,我还穿了洁白的婚纱,手拿塑料花,化了淡妆,我爱人穿上了西服,打了领带,很精神的,不过和现在形式多样、个性十足的婚纱照比起来,还是简单多了。”

  90年代 婚礼车队满街绕

  背景: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最繁琐的程序是接亲。新郎带着接亲队伍赶到新娘家,要经过一番折腾,才能接走新娘。最风光的是到处去借小轿车,组个浩浩荡荡的婚车队满街绕。此时已进入婚纱照“普及”阶段,新娘服装不再只有白纱,还出现如古装、旗袍等多种风格的服装。新娘的化妆也丰富起来,新人渐渐有了“明星”风采。那时的婚纱照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改进,但基本上还是“流水线”的摄影,缺少新意,缺少个性。

  高女士今年40岁,婚龄17年。她说:“我们的婚礼定在1996年4月,但从1995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着手筹备婚事了,装修新房、拍婚纱照、预订酒店……两家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是去影楼拍的婚纱照,拍了一整天,室内取景,后来我们从中选了一张,放大后做成油画效果挂在家里。结婚那天,凌晨5点我就起床了,去婚纱影楼做头发、化妆。婚车都是老公通过朋友找来的,一共8辆。那时不像现在家家都有车,找到这8辆车,老公还真费了一番工夫。我们的婚礼还是很中式的,因为我总觉得西式的婚礼尽管神圣却没有中式婚礼亲近、热闹”。

  21世纪 个性时尚是追求

  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富裕,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越来越多元化:户外婚礼、仿古婚礼、西式婚礼、集体婚礼,还有更加新奇的海底婚礼、空中婚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豪华婚车队已不稀奇,租辆公交车,装饰得花花绿绿,更能吸引路人注意。个性化的婚纱摄影取代程序化的包装,新人不再只是坐在影楼里摆POSE,而是上山下海到处取景,如今还有了更好更具个性的选择——婚礼微电影,通过电影的拍摄手法和专业的后期制作将恋爱历程浓缩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电影,定格幸福,诠释爱情。

  “2011年11月11日我们领的结婚证。之所以选在这个日子,是因为它特别有纪念意义。”思想前卫的80后小田,不像父辈祖辈们那样举办婚礼按照黄历挑选日子,而是更多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婚纱也是我从网上买的,很美,而且自己保留下来也很有纪念价值。至于婚礼,我们找了一家专业婚庆公司进行了策划,通过几次沟通,他们为我们设计了一个以童话为主题的婚礼,呵呵,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婚礼现场很唯美,很浪漫,我很满意。”

  而打算“五一”结婚的小容则有自己更为个性的选择,她在河南捌柒摄影下了订单,请专业人士为自己打造一部浪漫电影,小容说:“婚纱照只能表现某个瞬间定格的状态,而且平面的东西缺少语言和行动。通过拍电影的方式更能留住真实的过程,更具纪念意义,是对爱情的永久留存。”

  捌柒影像机构推出“爱你一生‘泰’幸福 婚礼微电影拍摄季” 活动,在此期间,将面向社会征集幸福爱情故事,通过您的讲述,通过我们的记录,这些故事将一一展现在《东方今报》版面上。活动结束时,我们将择优选出五个最美故事,并邀请当事人赴泰国清迈、普吉岛等地旅游观光,并由专业团队为其打造专属自己的微电影。

  爱她就带她去捌柒影像机构拍婚礼电影吧!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有关婚礼电影的时尚资讯。

  ●如果您即将踏入婚姻殿堂,如果您的爱情诚挚动人,如果您想留存美好记忆,请将您的故事告诉我们

  ●如果您是已婚人士,如果您希望找回浪漫往事,如果您想把爱留在胶片里,也请将您的故事告诉我们

  有故事的人请拨打记者电话: 彭艳 18638572779

  周莉 13017656681

责编:张静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媒体人

  • 郭蕊

    郭蕊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好房好家》主持人郭蕊

  • 依明

    依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民生热线》主持人依明

  • 容帆

    容帆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富黄金档》容帆

  • 何君

    主持人何君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何君

  • 李莉

    李莉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李莉

  • 晨风

    晨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晨风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