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解码产业集聚区 河南种粮大户3份夏收报告启示录
  • 2013年06月26日 08:51

  • 来源:东方今报

  河南夏收结束之际,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从南至北走访一线种粮大户。通过对三份夏收报告的解读发现,在夏粮连年增产的背景下,继续保持丰产丰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未来保障粮食供给,既要持续加大投入,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也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活力。□新华社记者 李钧德 张兴军

  柳学友:“倒春寒”致减产 选好种子是关键

  建议:打击非法种子;尽早推出农业保险。

  柳学友是河南息县彭店乡种粮大户,2013年共收获小麦3000多亩,总产约为240万斤,平均单产800斤左右。

  从6月1日起,柳学友展开机收会战。没想到开镰第二天遭遇连阴雨,直到9日麦收才全部结束。

  “几千亩的麦子,第一天只收了100多亩,剩下都是雨后收割的。6日那天,地里还湿乎乎的,只能用链轨式收割机。”

  回顾小麦生长过程,老柳认为,除了这场收获前的降雨影响了小麦品质外,影响最大的是三四月份的“倒春寒”。从周边村庄看,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减产。

  “最典型的症状是‘空穗’。正常情况下,每个麦穗要结实35到40粒,今年的麦穗看着不错,但用手一搓就能发现,每个穗有4到6粒是空的。”

  老柳还告诉记者,今年麦收减产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不同品种产量差别很大。“我种了800亩郑麦7698,平均单产900斤,2000亩的西农979,每亩也能打800多斤,另外还有300亩的新麦26,是第一年种,亩产只有500斤,差距非常大。”经过了解发现,原来新麦26在当地属于超区域推广的非法种子。

  老柳说,今年夏收的减产敲响了警钟。为此,他提了几点建议: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打击非法种子;出台政策扶持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购买烘干机,避免丰收后的损失;尽早推出农业保险。

  胡海涛:种地打粮保丰收 高产创建是稳压器

  建议:建设高投入、高标准的示范方,将给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49岁的胡海涛是浚县小河镇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达1160亩。与别的种粮大户不同,他流转的地块多位于高产创建示范方内。

  胡海涛说:“一般地块打粮食,好赖年景会忽高忽低,示范方就像稳压器,不一定年年增产,但旱涝保收,在这样的地块搞生产,心里有底。”

  据了解,今夏胡海涛共收获小麦110多万斤,平均单产达千斤。这也是高产创建示范方的常年平均水平。

  在胡海涛承包的1000多亩土地中,其中300亩属于示范方外的一般地块。根据今年的收获结果,后者平均单产仅700斤。

  “拿示范方和普通地块做比较,正常年景还看不出来啥,要是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高下立现。”

  胡海涛告诉记者,2012年,当地小麦遭遇赤霉病,示范方内单产仍达1000斤,普通地块只有800斤,相差20%之多。

  在胡海涛看来,示范方除了能多打粮食,成方连片的地块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比如抗旱时,普通地块一眼井一天浇七八亩,示范方内可以浇40亩;机收时,普通地块亩收费50元,每天每台机器收割七八十亩,示范方内收费30元,每天能收200亩。”

  小河镇镇长孙天葆介绍,全乡10万亩耕地,其中高产创建示范方达7万亩。从2013年的夏收测产看,平均单产1160斤,比一般地块高出200斤。

  孙天葆认为,近年来夏粮生产连续增产,今后继续保持丰产丰收难度越来越大。“夯实基础,建设高投入、高标准的示范方,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将给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李海洋:天不帮忙人勤快 转变机制添活力

  建议:催生更多的家庭农场主,有利于挖掘、释放农业生产潜力。

  李海洋是太康县毛庄镇农民,也是全县注册的首个家庭农场主。

  2013年,李海洋共收获小麦1500亩,因为是与西瓜进行套种,折算后约1200亩。总产130多万斤,平均单产1100斤左右。

  李海洋介绍,就全年小麦生长来看,“老天并没有帮忙”,最后取得丰收很大程度是因为“人努力”。

  “返青时遭遇了50多天连续干旱,导致亩穗数减少;快扬花时,又是近一个月的干旱,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中间还遇到一场‘倒春寒’。”李海洋说,“单从干旱如果处理不好来说,小麦成产三要素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为避免减产,李海洋每块地最少浇了3遍。相比之下,很多普通农户采取了“望天收”的态度。有的尽管也进行了抗旱,但效率很低。

  “浇一水的单产能打900斤,浇两水的可以打1000斤,浇三水的最高能打1300斤。从最后的结果看,种粮大户基本浇两水以上,一些小户因为浇水不及时甚至没浇水,只打了二三百斤。”

  李海洋告诉记者,和种粮大户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相比,很多普通农户外出打工,田块无人照料,或者家里留下的是老人孩子,无力抗旱,只能看着天气预报一等再等。

  太康县农业局经管站站长李玉亭表示,此前抗旱春管一冷一热的局面,就决定了大户与小户之间的产量差距。

  他说:“大户小户从种粮积极性到实际效益的差距说明,在政策激励和科技助推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催生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活力。”

责编:张静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媒体人

  • 郭蕊

    郭蕊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好房好家》主持人郭蕊

  • 依明

    依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民生热线》主持人依明

  • 容帆

    容帆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富黄金档》容帆

  • 何君

    主持人何君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何君

  • 李莉

    李莉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李莉

  • 晨风

    晨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晨风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