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宇宙玫瑰:那些曾带着光环离开地球的女人

2012-06-25 08:29 来源:南方周末

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梅·杰米森

  2005年8月2日,曾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实验室完成44项生命科学和材料制造实验任务的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梅·杰米森在上海与爱好者们互动。 (CFP 夏云鹏/图)

  冷战时期的宇宙探索,把女性送上太空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兼具社会与技术的双重宣传效应。当历史和政治的尘埃落定,这些曾经带着光环离开过地球的女性,必然回到地球、回到自己的丈夫和儿女身边,成为平凡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前苏联女宇航员萨维茨卡娅在莫斯科通过电视屏幕目送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搭乘神舟九号穿越大气层,似曾相识且感慨万分。1982年夏天,她也如这般年华在太空中俯瞰过蓝色的家园,感受那窒息般的静谧和美丽。

  “我看见了山脉、江河、大海和璀璨的城市之光。”她回忆说。这是人类发自宇宙深处的第二声女性的惊叹。此后30年,又有7个国家55名地球女性加入这个行列。

  作为人类首次女性太空行走的创造者,这一次64岁的萨维茨卡娅对中国同行的忠告更多基于母性而非意志。她认为刘洋完成两次飞行左右,就可以考虑成为一名母亲了。

  在上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以冷战为背景的宇宙探索和竞赛曾长期拒绝女性的进入。除了1963年前苏联出于政治宣传需要诞生首名女航天员外,近20年时间里太空都是男人们的竞技场。

  然而,随着人类科技触角的延伸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悖论也逐渐显现:从人类在遥远的未来实现星际移民和太空繁衍的意义上说,再多的男人走进宇宙也无济于事。此外,随着女性在航天飞行中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发现和证实,偏见正在放下。至今,连中国的刘洋在内,已有8个国家的57名女航天员离开地球,踏足太空。

  性别大战

  对前苏联公民捷列什科娃来说,1963年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年份。这一年的6月,她坐在一个狭窄而制作仓促的飞船中上了太空。绕了地球48圈后,她重重地砸回了地面。人们兴奋地打开舱门,却没有等待预想中的那一幕——苏联女英雄、人类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此时已被撞击至重度昏迷。

  第二天,刚被抢救过来的捷列什科娃接到命令:重返着陆点。她被精心化妆,再次进入载人舱,人们欢呼着奔向她,舱内,捷列什科娃微笑着等待重见她的人民。这些补拍的照片在宣告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又一场踉踉跄跄的胜利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揭开了女性历史的新一页。

  苏美争霸表面是军事和科技,但实质是制度。因而,争先把女性送上太空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相当的政治色彩,兼具社会与技术的双重宣传效应。1962年,继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率先升空拔得头筹后,苏美两国加紧实施女子航天计划。前者建立了首个女子宇航员中队,后者则开启更具野心的“水星13女杰”工程。

  纵使直至1980年,苏联科学界才承认“在一些问题仍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让女性上天是一个冒险行为”。但冷战正酣,苏美两国都极力掩盖这一点并逐渐偏离了科学探索的初衷。

  “他们往我们耳朵里注射冰水,让我们吞下长长的橡皮软管,喝放射性的水,还把我们倾斜、旋转,关进漆黑的房间,捂上眼睛泡在水箱中,直至失去各种感觉……”美国“水星”计划的女子成员们这样回忆这段“非人”的训练。然而,由于国会的阻挠,她们的努力最终白费,也间接成就了捷列什科娃。

  在庆祝仪式上,赫鲁晓夫高高举起女英雄的手,和人群一起欢呼。5个月后,他又为捷列什科娃和航天员尼古拉耶夫主持了一场堪比欧洲皇室的婚礼,一个“航天员样板家庭”应运而生。

  “性别大战”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美的攻防转换,苏联也得以在早期太空竞赛中节节领先。由于既定目标的实现和对手的缺位,在此后长达19年时间里,苏联再也没有派女宇航员出征太空。

  迟到的太空课

  捷列什科娃后9年,顽固的美国国会终于想通了,他们修正了“民权法案”,在理论上为美国女航天员的诞生扫清了歧视障碍。1983年6月18日,斯坦福大学毕业生赖德升空,成为美国首个女航天员。

  此时,深陷经济泥潭的苏联已无力阻挡其航天工业的萎缩,1986年回光返照般发射了号称“航天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和平空间站后,就在美国“星球大战”的骗局里一步步走向灭亡。整个1980年代,美国共有11名女航天员飞上了太空,而苏联则只有1名。

  1986年1月2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但仍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他们别着圆形的小徽章,涌向发射看台,准备欢送一名叫麦考利夫的新罕布什尔州女教师出征太空。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根据里根总统的命令所挑选出来的第一位平民航天员。

  37岁的麦考利夫让浩瀚的宇宙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她成为了那一年美国的全民偶像。人们守在电视前,等候着她将在太空讲授的两节课。“我希望给予普通人对太空的看法,让大家明白,在那里有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发前,她说。

  载着麦考利夫和她的6名同伴的“挑战者”号在这个寒冷的早上向着太空出发了。地面的人们如嘉年华般欢呼雀跃,但仅仅73秒后,“挑战者”号爆炸了,化成一个触目惊心的巨大火球。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影响至今仍未消散,它甚至被收进遥远中国的中学教材里,用以展现人类高贵无畏的探索精神。麦考利夫和朱蒂丝则成为世界上最先为航天献身的两位女性。

  在现场惊愕和悲伤的人群中,另一位女教师芭芭拉·摩根的感觉最为复杂。她是当天麦考利夫的替补,爆炸发生后,死神的火焰布满了整个天空,让她感到“既渺小又沉重”。她此后回到了她的小学,且坚持向NASA申请升空完成麦考利夫未竟的使命。2007年8月,她终于如愿以偿,在“奋进号”飞船上,她通过电视屏幕向地球上的孩子补上这节迟到了21年的太空课。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