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生也曾自带桌椅
那么,麻城市中小学教育设施建设得到底怎样?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义务教育在实施中又遇到了怎样的困境呢?法治周末记者近日赶赴麻城市进行调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顺河镇位于麻城市西北部大别山南麓,地处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处,全镇面积613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和国营西张店林场、国营林店茶场,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7万。
为了了解顺河镇中小学教育设施建设状况,9月6日下午,法治周末记者来到该镇进行随机走访。
从麻城市开车前行30多分钟后,记者来到了顺河镇梅家楼小学。记者发现,这家小学整体显得十分陈旧,操场上的两个篮球架已是锈迹斑斑。
进入校园右手边是一栋教学楼。小孩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课,教室内的课桌却参差不齐。学生们吃饭的饭盆和水桶则堆积在教室门口的地上。一楼一间教室还被腾空成了学生宿舍,这个大概70多平方米的宿舍开了两个通铺,条件十分简陋。有学生向记者介绍,这间不大的宿舍挤进了80多名学生在此睡觉。
学生下课后,记者随即又和该校一名小学生小磊聊了起来。
“学校没有桌子,我的桌子就是从家里背过来的。”小磊说,家里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这张课桌。
记者发现,这张课桌显得很旧,课桌侧面还歪歪斜斜地写着小磊的名字。
看着记者不断询问学生,一名老师立即叫来了学校总务主任苏开长。
苏开长向记者透露,从1995年以后,学生基本都是自带课桌和椅子来上学。
校长高辉灿向记者介绍,梅家楼小学一到六年级共有7个班,现有学生254人,教职工16人,负责招收附近7个村的适龄儿童。
“以前学生自带桌椅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种状况正在逐步解决。”高辉灿对记者说。
那么,顺河镇中小学到底缺多少课桌?
分管全镇中小学后勤工作的顺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高全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全镇共有中小学生5095人(含学前班),今年本来已经开始配置了2978套健康桌椅到部分学校,还差两千多套。”高全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意外获知,除农村小学缺少课桌外,该市部分城区学校也曾要求学生自带课桌上学。
从宋铺镇五棵树村来县城务工的陈航告诉记者,他的儿子陈蓝2010年考入地处县城的南湖中学时,就是自己帮小孩扛着桌椅去学校报到的。
“我在家里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合适的桌子,后来花了80元钱在家具店买了一套桌椅。”陈航说,南湖中学虽然地处县城,但课桌也基本上是学生自带。
陈航透露,在麻城一些中小学门口的商店,每逢开学时,精明的商家就会进一批学生用的桌椅摆在店子里,供家长选购。
“在麻城,学生带课桌上学已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陈航坦言。
今年6月,南湖中学撤并入了新建的麻城思源学校。因为思源学校配置了桌椅,陈航将儿子的课桌拉回家中。
农村中小学校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问题,的确在该市长期普遍存在,9月9日,麻城市委书记杨遥在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就该市学生自带桌椅上学问题进行回应。
当地教育投入“先急后缓”
“3000学生自带桌椅上学”事件经媒体披露后,作为主管全市教育的麻城市教育局迅即被推上了舆论漩涡。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妇孺皆知的口号在麻城似乎显得苍白无力。
麻城,有名的红色老区,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1986年,麻城被戴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然而,记者在麻城县城采访时,却难以发现其贫穷的踪迹。双向六车道的县城金桥大道旁边正在修建湖北省最大的五星级酒店——盛景杜鹃(国际)大酒店。麻城市水利局、麻城市林业局、麻城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办公大楼矗立在金桥大道两侧,显得气派非凡。而麻城市政府办公大楼也因过于豪华被媒体称为“白宫”。
据当地媒体披露,在黄冈市公布的今年上半年2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麻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工业用电量等7项指标位居黄冈第一,其他14项指标均进入前三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主要速度指标首次进入前三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但也有官员私下向记者透露,麻城县城的繁华却难掩乡村的贫穷。“麻城城乡建设差距很大,主城区已经脱贫,‘富得像欧洲’,但到了老区、库区则‘穷得像非洲’。”
那么,麻城市缘何会出现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状况呢?是当地财政确实拿不出购置课桌椅的资金还是教育投入不足呢?“我们市长也觉得很冤,一直以来我们对教育投入比例很大啊!”面对着大批媒体的造访,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平不断地述说着政府的“苦衷”。
胡和平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麻城每年教育资金投入占全市GDP收入的4.57%,只是以前教育资金投入的侧重点不同。
“汶川大地震后,上级对学校校舍的安全很重视,以前的资金重点放在了解决校舍安全问题,每年整修校舍面积有两万多平方米。”胡和平认为,教育投入也应是“先急后缓”。“就像买房一样,我们应该是先买房子后买家具”。
胡和平透露,从2010年起,麻城市教育局开始把购买桌椅纳入了财政预算。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