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网络诈骗链条面临多重难题
网络诈骗大多采用互联网、电话交易,实施速度快,隐蔽性强,覆盖面广,利润丰厚,这种新型诈骗方式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
陈宏说,一方面,网络犯罪的成本低、风险小,利用技术手段盗取的qq号、用不知情人身份办理的银行卡以及频繁更换、没有登记信息的电话号码,给警方寻找源头带来了巨大困难。“在网络上交易,电话中联络,异地、跨行取钱,网络诈骗突破重重关卡,监管难度大。”
另一方面,较高的办案成本给侦破带来了困难。陈宏举例说,不法分子在广西诈骗,把得到的钱通过网上银行转到广东的银行,然后在云南雇人把钱取出来,这些环节需要干警多地奔波,与各地银行、电信等多个部门协调取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通过网银,不法分子将赃款分散至多个不同银行的账户中,加大了侦查工作量。”
实际上,针对网络诈骗并非无法可依,但“取证难”在增加警方侦破难度的同时,也给受害者维权增加了难度。上海联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田超鹏说,首先,受害人一般为普通人,发现上当受骗之后不知如何取证;其次,网络诈骗犯在网上一般都以网名、化名掩盖真实身份,当发生诈骗案件后,犯罪分子真实身份查证需国家检察机关介入,一般个人不具备此调查能力;再次,即使查到诈骗犯并及时抓捕,由于其早已将赃款分散转移或者挥霍一空,挽回损失难。
业内人士建议,针对网络诈骗,单靠警方“单打独斗”难以深入持久打击,仍需要多方共同监管布控,其中银行方面可以对网银转账同地点、大批量转账的“异常账号”进行重点监控。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