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被雾霾改变的生活·让生活去改变雾霾

2014-03-28 09:23 来源:半月谈网

  编者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随着一些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抗霾渐渐成为热门话题。抗霾不但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理念的提升,也不断倒逼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开启家庭“防霾模式”

  大约两三年前,雾霾、PM2.5,这些词语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新鲜词,而现在防霾、抗霾已经变成了年度热词。“雾霾改变生活,防霾不能放松”,已成为雾霾严重地区人们的共识。

  科学认识 积极防护

  经常在网上购书的深圳白领陈莹告诉记者,防雾霾书籍已经成为图书市场的“新宠”。在一家网上书店,与雾霾有关的图书已经不限于“高高在上”的专业书、技术书,各种契合日常生活的科普书也纷纷上架热销。《实面“霾”伏——“雾霾”中的生活与健康》《雾霾与健康知识问答》《雾霾天气保健指南》等,从各个侧面切入,帮助人们认识雾霾,抵抗雾霾。

  陈莹说,以前“谈霾色变”,在翻阅了一些书籍后,才懂得,雾霾的确有危害,关键是要学会如何科学应对。通过阅读,自己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雾”、什么是“霾”,“霾”和细颗粒物PM2.5有什么关系,个人应该如何科学和积极地应对等。只有准确地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认识环境,保护自己,进而改善环境。

  “多喝水,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多补充维生素。”说起雾霾天怎么保养身体,66岁的西安市民曹彩梅仿佛是健康专家,她告诉记者,老年人身体弱,受天气影响大,所以自己每天还要喝罗汉果茶润喉清肺。

  曹彩梅还上网学习如何食补,每天为家人准备健康饭菜。“牛肉炖萝卜、豆腐黄花鱼、炒猪肝,这些网上的抗霾健康菜我都会做。”曹彩梅说。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司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下班回到家,她一定要先漱口、清鼻子、洗头发,再喝一杯润肺茶。司女士原来晚上喜欢出去跑步,在了解了雾霾的危害后,她专门购买了跑步机。她告诉记者,锻炼身体是必须的,遇到雾霾天,就改在家里锻炼。

  专家表示,雾霾天,老人孩子和体弱者应多留在室内,尽量取消室外活动。31岁的天津市民郓绍湘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早晨拉开窗帘,先看一眼天空,如果不晴朗,立刻上网查看PM2.5指数实时播报,一旦确定当天属轻微污染或者更严重,就要关照父母别带刚1岁半的孩子出门。郓绍湘说,关注实时播报对科学安排老人和孩子的活动至关重要。

  在北京、河北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一旦遭遇雾霾天气,学校会取消室外活动,课间操改在教室内进行,如果雾霾非常严重,部分学校还会选择停课。

  各种工具齐上阵

  雾霾天气之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开启了“防霾模式”,借助各种防霾工具,抵御雾霾的侵袭。

  杭州市民刘先生一口气买了3个空气净化器。他告诉记者:“家里两个房间各一个,单位办公室也需要一个,一共花了1万多元。为了健康必须投入。”

  司女士说,她已经不记得买过多少只口罩了,各种各样的都有,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在一家大型购物网站上,记者看到,各种应对雾霾的工具普遍热销,不但有防霾口罩、防尘鼻塞、防雾霾面具等,还有PM2.5检测仪、清洗鼻腔的专用工具等。有的网络商家以“防雾霾有高招”的广告语招徕顾客,一个月内便销售了4000多台洗鼻器。

  据统计,2013年底,某大型购物网站空气净化器30天的成交指数环比增长47.2%,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79.7%。其中12月3日至9日雾霾严重的一周,该网站共售出了20余万台空气净化器。

  一家网商的经理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们的空气净化器都卖断货了,由于不少厂家都放假了,他们紧急联系了一家熟悉的供货商,及时调拨货源,同时安排更多员工值班发货,保证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一些团购网站还专门组织了团购活动,方便市民购买到便宜的净化器。记者身边的一些朋友也经常在微信里交流各种防霾工具的使用心得,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更加有效地防范雾霾。

  冬季是雾霾相对严重的季节。在北方地区,有的家庭专门将门窗更换成密封性更好的节能门窗。在北京一家建材市场做了12年门窗生意的王浩告诉记者,雾霾来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门窗的密封性能和节能环保的特性,店里卖得好的几款门窗都是这样的产品。不少消费者都表示,价格贵点没关系,关键是要能把那些污染物“拒之窗外”。

  少数人选择离开

  雾霾频发,有人选择离开。他们有的去乡下老家,有的去滨海城市,还有的移民国外。

  为了能有更好的环境,一些家长选择将孩子留在自然环境较好的乡下老家,交给父母照顾。济南一家银行的金融白领田野老家在滨州,因为担心雾霾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他和妻子“狠心”把两岁的孩子放到老家,让父母帮助照看。每到周五,夫妻俩坐两三个小时的汽车回家,周一早上不到六点再赶最早的一班车回来上班。田野说,虽然很辛苦,但每周这样也适应了,主要求个心里踏实。

  还有一些市民直接选择举家搬离。北京32岁女白领金鑫去年刚生了孩子,为了照顾孩子,父母专门从老家过来帮忙。虽然孩子还不满周岁,但金鑫还是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调到公司在南方滨海城市的总部去。

  “我不愿每天都为带不带孩子去户外纠结,不愿听到父母的抱怨声。”金鑫说。

  和金鑫一样,一些备受雾霾困扰的人们选择逃离。尤其是那些已是“自由身”的退休老人,广西桂林、云南大理、海南三亚、山东威海、广东珠海等环境宜居、生态良好的二、三线城市,成为他们的主要目的地。

  与此同时,也有少量年轻人选择移民海外。刚过30岁的大学英语教师文民就在今年初踏上了赴加拿大的移民之路。去年,文民一家三口在北美旅游加探亲近一个月,家人觉得那边的环境不错。经过再三考虑,她和老公决心放弃国内的工作,去加拿大生活。

  采访中,不少市民和专家表示,逃离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雾霾,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治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才是大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记者 李惊亚 马姝瑞 赵仁伟)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