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账本?

2012-07-11 17:42 来源:深窗综合

  5月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截至7月25日,已公开榜单上的中央部委共计84个。而外交部、司法部等14个部门仍未公开。

  “账本”公开阻力从何而来

  “三公”经费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已久。在公众的眼里,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几乎就是“公款出国、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义词。一个被媒体和评论家们广为引注的数据是:全国“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值得深思的是,这一明显有损政府廉洁和公信的推断性数字,在坊间流传了十多年,既未“与时俱进”地增长,也没相关政府机构拿出具体证据来予以否认或辟谣。

  对于民众而言,政府机构的沉默就意味着默认。这种大众心理加剧了民间的“仇腐”情结。“周至尊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这些喧嚣一时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无一不受网民“仇腐”情结的推动。“三公”经费不公开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仍在不断累积,并等待着下一个时间点喷薄而出。

  “三公”经费公开或更大层面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并不存在“理论不成熟”的障碍。在“透明政府”、“阳光政府”等理念已被广泛认同之后,尤其是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已逾三年之后,财政经费支出的公开既是大势所趋,更是瓜熟蒂落。监督权以知情权为前提,政府将财政信息捂在黑窗之中,民众无从窥知,监督也就无从谈起。“三公”消费就鲜活在公众身边,它绝不因行政部门不公开就凭空消失了。越是不公开,越会加剧民众的猜疑;越是对“三公”消费遮遮掩掩,越显示出行政部门在“三公”消费上的“此地无银”。

  对于行政部门而言,“三公”消费不是应不应该公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公开的问题。怕公开是因为那些公权私用的勾当见不得光。公开的推动力在民间,拒绝公开的阻力则在行政部门本身。2009年,广州市首次在网上公开了114个政府部门的“年度账本”。这些部门预算信息甫一上线,广州市财政局网站就被蜂拥而至的网民点至瘫痪。可见,民众从不缺乏参与政治、监督政府、制约公权的热忱。所缺的,只是一个让民权伸张的平台。

  由国务院自上而下启动的这次“三公”经费公开,也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不少网站纷纷制作专题,号召“全民前往围观”。人民网还为此专门制作了“2011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时间排行榜”,位列榜首的是科技部,公布时间为4月14日。这是唯一一个在国务院要求的公开时间底限(6月底)之前,完成了相应公开工作的部门。截至7月25日,已公开榜单上的中央部委共计84个。而外交部、司法部等14个部门仍然留白。

  中央部门对国务院的底限要求尚且如此抵触,地方的积极性就更为冷淡了。据媒体的公开信息,目前仅有北京在7月21日公开了“三公”账单,山东、江西则表示准备公开。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仍以沉默应对。“三公”经费公开的阻力由此可见一斑。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