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故事之邮票上的喋血八年

2015-09-01 10:15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 199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1995年9月3日,国家发行《1995-17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j)》纪念邮票一套8枚,以志纪念。中国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50年前,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并肩奋战,不怕牺牲,最终战胜了德、意、日侵略者,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统一战线旗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战是正义对邪恶之战。1942年,苏美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共同抗击法西斯。二战的胜利,是全世界正义之士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

  1936年底,华北重镇北平、天津处在日军包围之中。北平三面受敌,位于平汉路上的卢沟桥是北平通往内地的唯一门户,也成为日军进攻北平的必争之地。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的日军借口寻找一名在演习中失踪的士兵,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进行搜查,被中国守军断然拒绝。随后,日军即向宛平县城射击并炮轰卢沟桥,企图占领宛平城,堵住北平的南大门,进而攻占北平。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官兵,在旅长何基沣、团长吉星文指挥下,奋起还击,于8日夜间夺回了龙王庙、铁路桥等重要据点,随后向八宝山以南、长辛店以北的地区反击。当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全国,号召实行全民族抗战,支援29军。日军在卢沟桥遭到抵抗后,立即向华北增兵,并在航空兵配合下,猛攻中国守军阵地。在激战中,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7月29日,日军占领了北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卢沟桥抗战的爆发,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全国一致对外,揭开了中国人民8年抗战的序幕。邮票画面描绘了中国部队严阵以待于卢沟桥头,反击日寇的悲壮场面。

  1938年1月至6月,中国国民党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徐州会战这一重大战役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分兵三路南北夹击军事要地徐州,企图打通津浦线,然后循陇海路西进,取道郑州南下,攻占武汉。中国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12个集团军和军团约60万人,将主力放在徐州以北阻击日军南犯;一部分兵力部署于津浦路南段,阻止日军北进。1938年3月24日,北线日军第10师团沿台枣支线进犯台儿庄(原属山东峄县,现为枣庄市区之一),妄图一举拿下徐州。固守台儿庄的孙连仲部第20军团和诱敌深入的汤恩伯部第2集团军成合围之势,第55军击退了由山东临沂增援的日军第5师团一部,取得了歼灭日军精锐部队2万余人的胜利。这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极大地震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邮票画面描绘了中国军队发起冲锋,围歼日军的战斗场面。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向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役。参战部队由开始时的20多个团迅速猛增到105个团,计有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46个团、第120师20个团,共40多万人,均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史称“百团大战”。1940年上半年,日寇在华北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分割封锁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这一计划,遏制国内的妥协投降逆流,八路军自1940年8月20日始至12月5日止,向日伪军发动了“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首先以破坏正太铁路为主,进行交通破袭战;其次继续破袭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到根据地内部的敌人据点;最后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在历时三个半月的战役中,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有力配合下,共作战1 824次,毙伤敌军25 800余人,俘敌18 688人,攻占据点2 900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 800余公里,缴枪5 800余枝,缴炮50门,而我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 000余人的巨大代价。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威望,使蒋介石也不得不“特电嘉奖”。而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邮票画面描绘了取得破袭战重大胜利的八路军战士,正在长城城头热烈欢呼的场面。

  卢沟桥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丢城失地,到1938年lO月,仅1年多时间,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就相继陷落,人民饱受灾难。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开辟敌后战场,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太原失守后,八路军三大主力逐渐向敌后实行战略转移,在敌占区内开展游击战。115师在晋察冀、120师在晋西北、129师在太行山一带的晋冀鲁豫,都分别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南方8省的游击战也进行了改编。1938年春,新四军挺进长江南北,开辟了皖中、皖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反扫荡,反蚕食,利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手段打击敌人,从1938年到1941年,共毙伤日军33万余人,并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晋中、晋绥、山东、苏南、苏北、淮南、皖东、东江和琼崖等一大批抗日根据地。敌后游击战的全面开展,牵制了大量敌军,这是抗日战争能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的一个重要条件。邮票画面描绘了民兵配合正规部队,正在交通要道埋放地雷的场面。照片系石少华于1942年在冀中地区所摄

  为了支援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保卫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路,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2月,应驻缅英军的请求,中国政府组成了由史迪威、罗卓英率领的10万人的中国远征军由云南边境进入缅甸。4月,远征军成功地解救了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7 000人,扬威异域。9月,中国远征军作战失利,大部退回云南怒江东岸,与西岸日军隔江对峙;少部退入印度组成了驻印军,分别由史迪威、郑洞国任正、副总指挥。这次赴缅作战损失重大,远征军第一路军戴安澜将军在缅北茅邦以身殉国。1943年4月,中国远征军在云南重建。1944年冬,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下,渡过怒江,进行反攻,进入缅北。10月,驻印军增编的新六军。由缅甸的加迈经和平向瑞古、东反进攻;新一军由密支那向八莫、新维、西保进攻,1945年1月,占领芒友,两支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歼灭了驻缅日军主力,打通了中缅、中印公路,保障了国际援华物资的道路通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邮票画面描绘了中国远征军在异域会师的庄严场面。

  在抗日战争中与祖国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海外华侨,与祖国同胞一道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共同聚集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输财出力,各尽所能;或创办报刊,演出戏剧,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号;或慷慨解囊,毁家纾难,为抗战捐献出大量财物;或纷纷回国效力参军,浴血奋战。海外华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仅在抗战头5年里,华侨向祖国汇款和义捐就达50多亿元,是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向国民参政会报告的1939年军费开支18亿元的3倍。此外,还捐献了大量药品、衣物、粮食以及汽车、飞机、坦克、弹药等军用物资,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的抗战。其中,陈嘉庚先生担任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贡献尤为突出,抗战初期15个月,祖国就收到华侨汇款达1亿元,而80%是该会捐献的。在全国沿海口岸相继沦陷后,国际援华物资只能靠滇缅路输入,当时国内急需司机,陈先生立即组织南洋.华侨司机3 000多人回国服务。海外侨胞对于抗战的最后胜利功不可灭。邮票画面描绘了爱国华侨,慷慨解囊,捐献飞机,支援抗战的场面。

  台湾古称夷洲,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台湾厦门道。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设台湾省。1894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北,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中国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6月2日,清政府的割台大臣李经方,在停泊于基隆口外的日舰“西京丸”号上,与日本的第一任台北总督桦山资纪,办理了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手续。两天后,日军进占基隆。台湾人民在刘永福的率领下,进行了100多天的浴血反抗,10月21日,台南陷落,日军占领了台湾全境。从此,台湾被日军霸占长达半个世纪。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会后签署了《开罗宣言》。宣言中规定,战后要把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决定由陈仪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主持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16.9万人的投降。10月2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在台湾成立,处理日军集中和分散事宣。10月17日和22日,中国陆军第70军和第12军分别在基隆和高雄登陆。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后改为中山堂)举行。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向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递呈降书,陈仪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人中国版图。至此,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而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邮票画面描绘了台湾各界人民热烈庆祝台湾回归祖国的动人场面。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节节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从战略上逐步转入了全面进攻段。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动摇了日本的信心。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我国东北,全歼了盘踞在中国东北作恶多端的关东军,缩短了对日战争的时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中国抗日战争随即实施了全面反攻。在美英盟军及苏联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日军迅速土崩瓦解。8月14日,天皇裕仁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联席会议,正式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并照会美苏英中4国政府。8月15日,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9月9日,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签署了投降书,在华日军128万人放下武器,向中国投降。这是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其光辉业迹,将永载史册。邮票画面描绘了日军狼狈投降、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性场面。

责编:彭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