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十大名吃:烙馍 焦馍 菜馍 擦单馍

2016-05-09 15:32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杨晓 见习记者 冯占华 通讯员 胡军华)面食一直以来就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勤劳智慧的西平人民靠自己的双手不断地把普通的面粉制作成不同种类的主食,端上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西平烙馍

西平烙馍

  【西平烙馍】西平烙馍独具特色,且由来已久。相传明嘉靖年间,豫南多雨,受灾严重,汝宁府知事率众赴各地勘察灾情,在勘察西平重渠、蔡砦、仪封一线时遇大雨,行程受阻,时至天色又晚,便落脚一农家庭院,一家上下精心款待。古时候吃饱肚子已很困难,白面尤其稀缺,不足以招待一行众人,女主人便以巧手应对,尽取家中白面,加水搅团,慢慢搓揉,直至表面光滑园润后,一边支鏊加火,一边将面分成鸡蛋大小的面团,用小擀丈一圈一圈将面团擀开、擀圆,直至八寸大小、薄如蝉羽后,用小擀丈挑放到烧热的鏊子上,片刻之内,来回三翻,表面细泡均匀、微微泛黄的烙馍便出火了。烙馍大而薄,每张面量很小,虽然白面总量不多而烙馍数量众多,能供众人多次取食。由于烙的速度很快,可供得上一行众人边吃边烙,将刚刚烙成的烙馍柔软而又有劲道的特色体现得淋淋尽致,尤其是用烙馍夹上用石臼现捣的香椿芝麻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至此,烙馍的做法和吃法在附近传而广之,直至上世纪末期,西平农村还沿袭着烙馍招待客人的传统。

  时至今日,西平人虽然不以烙馍待客为主,仍旧是日常主要面点,不离人们的餐桌,并且以其柔软而又有劲道的独特风格,传至大江南北。

西平焦馍

西平焦馍

西平焦馍

西平焦馍

  【西平焦馍】西平有首顺口溜:“西平的女人巧又贤,烙的焦馍薄又圆。大风一吹过洪河,撵的快了到漯河,撵的慢了过黄河。”过去的年代,粮食少,吃饱肚子已经很艰难,为应对不时之需,家中招待客人或有人外出携带干粮,和面加上芝麻,支起鏊子,生火,烙焦馍,做出的焦馍香酥可口,既快又省。它传承着西平的饮食文化……

西平菜馍

西平菜馍

西平菜馍

西平菜馍

  【西平菜馍】西平菜馍制作过程;面粉兑适量水。打成面余、均匀搅拌。揣成面团反复揉搓、直至面团表面光滑、软硬适中。醒面10-15分钟;青菜,粉条,豆腐或鸡蛋切段剁碎加入调味料,调拌均匀待用,醒好后的面揪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面皮,薄如纸张,如月形状,放在簰子上,然后摊上拌好的馅料,用另一张面皮盖上,用手掌压严实,鏊子加热,放入菜馍,炕至两面焦黄即可。

西平擦单馍

西平擦单馍

  【西平擦单馍】食材:小麦面粉、麻油、水、食盐、葱末。“麻油香、小麦粉香、葱香”融合升华,丰富了“状元桥”那诱人香气——对味觉的冲击力;传统的色泽外型——对视觉的冲击力,唤醒了我们共同的感受与记忆......

  传说“状元桥”是贫寒一家——“母亲”、“妻子”、“小妹”为“儿子”、“丈夫”、“哥哥”去京赶考。用爱、用心、用情将实质民风纯朴制作简单的地方“烙单馍”——沾水,上鏊子,擦麻油,撒葱末,干焙,层层叠起,像桥板,像沓沓答卷,像上呈皇帝的奏折。 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艰苦跋涉,忍饥挨饿才能到达考点,那是一路充饥干粮,是母亲怕饿坏孩儿;古代科举难如万人争过独木桥,那是一张张通达科举路上的桥板,寓意夫君桥多路子阔,那是一沓沓完美的答卷,可一举“状元”;科举仕途,光宗耀祖,为民报国,那是小妹期望哥哥高中之后,不忘苦根,努力勤政,为民为国。

  那是不是一本本为民为国勤政上呈皇上的奏折。 那不是擦单馍,也不是状元桥,更不是上呈皇上的奏折,那是母亲、妻子、小妹浓浓的爱......

责编:于俊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