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积重难返需靠刚性制度破解

2015-03-03 09:02 来源:映象网

  依法治国是一种有序治理、规则治理,突出制度作用,强调制度建设。然而在有些地方,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起不到应有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潜规则。像看病做手术要送红包、孩子上学要找关系等现象司空见惯,正说明潜规则积弊之重。显规则与潜规则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硬制度有效破除潜规则。(2月27日 《人民日报》)

  当前,在一些地方,既有规定的正式制度存在,也有潜规则这样的非正式制度存在,这是一个客观现象。潜规则之所以以潜在或隐蔽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直接侵害显规则的运行和权威,为多数人所不齿,上不了台面,也为正式规则所不容。潜规则往往游走在制度之外,他们改变了为官者的原则,吞蚀了忠诚,弱化和摧残了制度,使领导干部游离于制度之外,而热衷于潜规则。

  潜规则的积重难返,造成了很多影响社会公平的问题。在很多重大问题上,由于潜规则的潜入,就出现了暗箱操作、破坏规则,损害规则公正性和严肃性,破坏党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现象,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潜规则盛行的地方,不正之风、腐败就会蔓延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另一些人虽然并不认同这种潜规则,但又不得不违心的去适应这种扭曲的变化。

  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究其来源,无外乎在有着白纸黑字的制度要求下,人们依然可以钻空子、耍滑头,用恰到好处的潜规则与条条款款的制度抗衡。而要让潜规则没有生存的夹缝,无非得让制度不能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使刚性的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由于一些人从内心里缺少一颗对制度的敬畏之心。少了一份敬畏、缺乏规则意识,制度规则就得不到遵从,最终就“针尖大的眼透过斗大的风”,以致制度终成失去生命力、约束力的花瓶和摆设。

  制度是基础,是建立约束机制的坚定磐石;不是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而是实事求是的一把尺子。刚性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实践操作中。只有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折不扣,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潜规则才没有生存的空间和生长的土壤,公平正义才能得以实现。(李然)

  

责编:刘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