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旧成都 听“老房子”背后的故事

2013-07-29 16:27 来源:旅游天地

  走进成都不知名的小巷里,你或许一不留神就会撞见老宅子。斑驳陆离的青砖灰瓦、高大厚重的深色木门让它们显得古老而神秘,而身处其中,水榭戏台、窗棂屋檐的雕梁画栋似乎又向我们宣告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如果你还没来得及品味这些老房子与世无争的宽容和美到极致的静谧,那么,跟随“老成都”冯水木的足迹,一起去踏寻、品味她们背后的故事吧…

  漫步旧成都 听“老房子”背后的故事

  成都旧时旅馆

  【冯水木简介】: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老成都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顾问;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片区文化顾问。其收藏有老成都的3000多张老照片,以及上百篇关于老成都文化的杂文、散文,时常穿梭于大街小巷,收集老成都的故事与民谣。遗憾的是,冯老先生在本文完稿后的几个月后便因全身呼吸循环衰竭离世、享年62岁。各大报纸纷纷发文《“活字典”冯水木去世 老成都永别成都图》,惋叹成都从此少了一本“活字典”。

  旧时旅馆 曾经名儒江萃

  如果没有冯先生的带路,我们决不会注意到祠堂街38号大院。它隐藏于一排旧式建筑中,单从门外看,根本看不出里面别有洞天。推开院门,清砖铺就的小路延伸十几米处,一栋三层的旧式阁楼惊艳眼帘。这是一所大约修于上世纪初的旅馆,青砖墙、拱形窗、高高耸立的老烟囱,还有那半开半闭的方格儿窗花,将我们的思绪指引向了那个年代,站在楼下,似乎就能想象当年一个个身着长袍的男男女女穿梭其间的繁华喧闹。可如今,隐蔽于小巷里的阁楼显得宁静而古朴,甚至见不到任何人影,窗口院内挂着的几件衣物显示这里还有人在居住。

  据冯水木研究,这座民国年间的小阁楼原来是一所中高档旅馆,曾经迎接过众多远方来客,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这一带颇有名气的住宿地点,不少名人儒士来蓉后都会居住于此。同时,《成都地方志》及部分史料里也记载着,此处曾为抗战时中共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时任中共驻重庆办事处负责人及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曾数次前往成都指导统战工作,曾下榻《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可惜的是,近年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此寻访,都不曾找到周恩来总理入住的具体房间。

  漫步旧成都 听“老房子”背后的故事

  冯家大院门雕

  冯家大院 几易其主名不改

  寻觅“冯家大院”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旧城改造中的后子门九思巷变得连“老成都”冯水木都认不清楚了。“原来这里有好长一串老房子,现在全变样了!”冯水木言语间充满了惋惜。几经询问,我们才从一排平房间找到九思巷3号——“冯家大院”。青砖砌成的宽大拱形门洞上方,雕刻着“大树家馨”4字的石牌隐约可辨。门洞顶上两侧,各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进大门右拐便到了庭院天井。庭院中间种着兰草等花树,混合着周围房屋稀落的瓦片、残破的梁柱、颜色斑驳的雕花门窗。在繁华的都市里,这些都构成了老宅特有的安宁、祥和氛围。

  从1951年就居住在此的赵婆婆告诉我们,“冯家大院”曾经住过一名身份显赫的女主人,据称是原国民革命军一名军官的母亲。可后来的女主人并不姓冯,“如果没记错的话,后来的女主人从夫姓吕,她是和姓冯的换了这所大宅子,但‘冯家大院’这一远近闻名的院名却一直未变。”79岁的赵婆婆回忆说,她们住进来时,吕姓女主人年事已高,没有儿孙亲人在身边,只有两个丫鬟在照顾她。为了生活,女主人不得不将宅子的用处划分作几个部分——几间上房用来自住,临街几间屋子卖给他人做生意,还有几间偏房拿来出租。赵婆婆就是因租了房子与女主人相识,在赵婆婆的记忆中,“女主人温柔而寡言,还爱生病,很少与我们摆龙门阵。”记不清是哪年了,女主人突然病重逝世,留下的旧宅子全都卖了补缴医药费,只给照顾她后事的丫鬟留下两间上房以养天年。在时光的流逝中,经历过无数风雨的“冯家大院”幸运地保留下来,并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住户。

  冯水木告诉我们,如今,这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宅里仍然居住着近10户人家,他们在大院里过着悠闲、安定的生活。房屋破损的地方也是几经修缮,但原样并未改变。古朴、宁静的风格一直保存到现在。

责编:武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探秘皇城相府 激情水战蟒河

探秘皇城相府 激情水战蟒河

2013首届“湿身C S对决,激情水战蟒河”大型活动正...

皇城探秘之康熙圣旨

[活动]皇城探秘之康熙圣旨

《皇城探秘之康熙圣旨》大型闯关活动开始了!想要...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