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550名董监高仅10人从二级市场购股

2014-06-10 09:48    来源:证券日报

  交行高管增持打破“荐股不买股”魔咒

  “银行股估值严重低估”——这几乎成为了上市银行高管在面对媒体追问对估值的看法时的“标准答案”,更曾有上市银行高管直接推荐自家银行值得投资。

  然而,银行高管的这一观点显然并未能“理论指导实践”。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合计550名董事、监事和高管(2013年在任,下称董监高)中,仅有10名高管曾经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本行A股股票的现实确实令董监高的推荐略显尴尬,于是,针对史上最白菜价的银行股,有网友呼吁“请高管买菜回家”。

  行胜于言。今年5月中旬交通银行董监高集体增持的示范效应已经在接受市场检验——董监高的增持价几乎成为了近一个月以来交通银行股价的“底价”,这或许给更多的银行董监高传递正能量。按照上市银行员工去年合计5214.66亿元的薪酬估算,即使仅有一成的薪酬可能用于增持股票,逾500亿元的资金几乎已经百倍于四大行的合计日均成交额,对于提振估值或可起到相当的作用,这还并未计算增持产生的带动效应。

  董监高“荐股”

  对于几乎全面破净的银行股,银行董监高们自然也是十分着急,在努力实现良好业绩的同时,也就银行股的价值低估与投资者展开深入探讨甚至是推介。

  在4月15日召开的工商银行的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在利润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工行保持了较高的分红比例。”据介绍,工行预期现金分红918.88亿元,比上年增加83.23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35%,比上一年高1个百分点左右。工行2006年上市,累计创造了4723亿元的现金分红回报,年平均分红比例39%,连续6年股息率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现在人们在到处追求高收入的投资,同时不看一看还有很多很好的投资机会”,姜建清称,例如,2013年工行股息率达到7.3%,按当时股价计算处于国内同业领先的水平。

  另一家中小银行董事长也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应该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我们银行的实际情况,投资我们银行的股票,我们的估值严重被低估了”。

  此外,多家银行的董监高也曾经在不同场合做出类似的介绍:在市值管理方面,主动与前来调研或参加沟通会的机构投资者和行业分析师们沟通银行的经营,推介股票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董监高对于自家股票的青睐并非近期才开始。早在2012年,招商银行董事长傅育宁就曾经在当年5月底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招行目前还没有富裕资本,但不排除在合适的时机和发展阶段,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会采取回购股票的做法”。这是A股市场上首次有银行类上市公司表示有回购股票的可能,而招商银行当时的股价还未跌破净资产,可以说目前该行的价值低估已经更为严重了。

  持股仅为凤毛麟角

  虽然最为了解自家银行经营情况的银行董监高们很多都表示出了对于股票的看好、甚至是对价值低估的难以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截至去年年底的数据显示,银行董监高们持有的银行股权少得可怜。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合计550名董监高(2013年在任)中,仅有41名董监高持有本行A股股票(除去民生银行民营股东的实际控制人作为董事间接持股),其中,上市前持有发起人股份的三家城商行董监高就占去了31人。也就是说,仅有10个人是通过二级市场购入股份。

  41位董监高合计持有的股权数量接近2200万股,如果不计入三家城商行董监高的发起人股份,剩余董监高的持股合计不足157万股,市值仅为800余万元。

  其中,截至去年年底,五大行的董监高中更是仅有4人持有A股股票。

  其实,上市银行的董监高们多数应该是“不差钱”的。同花顺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董监高合计的薪酬约为4.65亿元(部分董监高的最终薪酬仍在确认中)。

  从政策面来看,监管层应该是鼓励高管持股的。2011年7月底,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的第一百一十二条指出,“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行中长期激励计划”。此后的2012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起草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规定资金来源是应付员工的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且用于实施计划的现金薪酬数额不得高于最近十二个月公司应付员工薪酬总额的30%。业内人士纷纷分析,监管层有可能放行银行的股权激励计划,这将是商业银行中长期激励机制的重大突破。

  但是,从2012年至今,上市银行的股权激励细则仍并未落地。一位上市银行董秘一语道破天机,“银行将一部分薪酬变成股权激励确实可行,不过首先股权激励必须要走一定的程序;其次股权激励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毕竟之前金融国企股权激励已经被叫停,且至今尚未开闸。”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持股主要只能通过个人的名义在二级市场或通过大宗交易等途径完成,“薪酬换股权”式的直接增持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令董监高们更为纠结的是,由于其作为内幕信息知情者的天然地位,其二级市场增持行为通常也被市场拿着放大镜观察和解读。

  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今年增持该行股票就曾被媒体质疑涉嫌内幕交易。据本报记者了解,监管部门也对此进行了调查,北京银行则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核实,赵瑞安先生在购买该行股票前未接触到与小米公司合作相关事宜,购买本行股票程序符合本行相关规定,不构成内幕交易行为。鉴于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长期投资价值明显,且公司一直鼓励高管及员工购买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分享公司经营成果。赵瑞安于今年春节前表达了增持公司股票的意愿。2月13日,赵瑞安正式向董事会办公室提出申请,拟于2月17日至21日期间,购买公司股票3万股”。

  交行样本传递正能量

  不过,银行的董监高们也确实越来越意识到管理层与普通投资者“同舟共济”的重要性,交通银行的高管集体增持在A股市场激起了阵阵涟漪。

  交通银行5月14日晚间的公告称,公司部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分别于2014年5月13日和14日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本公司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3.75元-3.77元。公告显示,包括董事长牛锡明、副董事长彭纯、副行长等在内的13名交行董事和高管合计买入56.31万股。对于本次股份增持,公告称高管们“自愿承诺所持股份自买入之日起锁定3年”。

  对于交通银行高管的集体增持行为,分析人士普遍给予积极正面评价,认为董事和高管首次集体增持彰显其对公司当前投资价值的认可,向二级市场投资者传递坚定有力的信号。同时,承诺三年的锁定期也表明其对公司未来中长期业绩稳定增长的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交通银行董监高增持近一个月以来,该行的股价表现印证了这个道理。

  从交行高管集体增持的最一个交易日(5月13日)至上周末,交通银行的股价累计涨幅为1.88%,跑赢了银行板块的平均涨跌幅,而此前相当长时间内,交通银行的股价表现是弱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更重要的是,高管的增持价格也几乎成为交通银行在上述接近一个月时间内的“底价”,该行收盘价仅在其中的一个交易日跌破增持价格区间下限,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分析师眼中二级市场对于高管增持的认可。

  如果上市银行的高管增持可以扩展为员工持股计划,按照上市银行员工去年合计5214.66亿元的薪酬估算,即使仅有一成的薪酬可能用于增持股票,逾500亿元的资金几乎已经百倍于四大行的合计日均成交额,对于提振估值或可起到相当的作用,这还并未计算增持产生的带动效应。

  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工农中建四大行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75亿元、2.03亿元、0.84亿元、0.94亿元,合计仅为5.56亿元。

  (张 歆)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