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取向决定股市走向

2013-06-13 11:03    来源:东方财富网

  由于 5 月份创业板暴涨20.69%、相当多的人强烈希望创业板跳水,市场上“证监会将对涨幅大的创业板个股全面调查”的谣言满天飞,本周创业板出现了4%的回调。但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深成指却出现了连续7天的暴跌,让许多指望创业板回落、市场风格将会转换到大盘股中去的人,大跌眼镜,百般不可思议。

  此为何故?我认为,是政策取向决定了股市走向。

  1。政府首脑最新表态,给了周期性大盘股致命一击。

  在上周召开的“2013年世界财富论坛”之际,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嘉宾时首次明确提出:“要追求中国经济转型增长”。张高丽副总理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优化经济结构,绝不片面求速度,必须以经济转型谋求长远发展”。这表明,为了促使经济转型,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容忍度已下放到7%,绝不会再重复以往的刺激政策,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来“保增长”。这就使传统的、周期性的大盘蓝筹股失去了政策的支持,使起死回生、风格转换、再展雄风的希望彻底破灭,诱发了周四、周五许多机构割肉杀跌出逃。

  2。在目前疲软的经济数据下,政府认为,中国经济“仍属健康发展”。

  就是说,只要GDP7.5%左右,CPI在2.5%左右,这就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状态,是符合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实际的,将成为今后的常态,这使对经济数据较为敏感的大机构蒙上了阴影。中报业绩大幅下滑的正是他们原先非常看好的大盘蓝筹股,周期性的大盘蓝筹股可能会陷入长期的低迷。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盘蓝筹股的低市盈率将会变高,20多年来大盘蓝筹股领涨中国股市的局面已告结束。并且,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这种“调结构”,将会是持续3—5年的长期痛苦过程。

  3。经济转型增长主要惠及股市“升级版”股票。

  今年前5个月,上证指数跌59点,跌2.7%,而创业板却大涨50.5%,中小板大涨21.3%。这看似极不合理的指数分化,其实恰恰是符合政府“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政策取向的。别以为目前创业板40多倍的平均市盈率过高,如果其中的上市公司业绩未来几年每年有30%——50%的高增长,那就不是估值太高,而是太低,并且是“黑马”的代名词。例如2004年上市的苏宁电器,每年的市盈率都在五六十倍以上,但其股价照样获得几百倍的增长。在现有上市公司中,一些公布股权激励条件的上市公司,有的未来四年每年的成长性竟然是 50% 、 120% 、 260% 、520%,实令人惊叹。何况,经本周的调整,创业板中30倍市盈率以下的股票又占了四分之一,甚至还有2500万小盘、18倍市盈率的创业板次新股。动态市盈率在30倍市盈率的公司占一半以上。

  许多人天真地以为,将创业板指数和领头羊股票打下来,大盘股就能涨上去。但是,事与愿违。创业板中的五六只领头羊股票,不涨反跌,除权后还填权,指数依然占领在1030点以上。在舆论大围剿下,并没有出现主板股票那种末日般的疯狂下跌。

  这表明,创业板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经济转型、符合政策取向的主流热点;是对未来高成长预期的反映;已经担当了中国股市“人气权重股”,其领先的涨幅是合理的;创业板与其他板的指数,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亡而齿寒”的关系;创业板的行情才刚刚开始,是中国股市未来上涨空间最大的一个指数,其行情至少持续 3——5年。

  4。改革红利将酿造下半年的股市机会。

  人们一定记得,3月下旬曾主张“待审企业3月31日财务自查结束后,就可重启IPO”的分管新股发行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后来一反常态地说:“若不改革股市不出三年必垮”。表明高层已将股市改革放到首位。肖钢上任后,更破天荒地提出:“把股市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并大胆改革,推出了优先股制度,在5月底向国务院上报了5家试点。目前,正等待国务院发文件,然后各部委出规定,随后交易所出细则。

  我认为,如果能像2005年股改时“好人举手”、“谁先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就先批准谁的股改”那样,对目前666家排队上市企业也如法炮制,全面推行,即哪家公司先实行优先股改革,就优先批准其上市,而不能用少数公司实行优先股,或与新股发行改革相分离来进行再忽悠,那么,就可避免今后没完没了的新的大小非冲击市场,为养老基金入市创造条件,优先股的改革的威力,就将大大超过2005年的权宜之计的股改,并能抵消经济数据的疲软、货币政策的偏紧,以及市场资金的匮乏的利空冲击,激发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吸引大量新增资金入市,从而有效振兴中国资本市场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

中国大妈PK华尔街空头

中国大妈PK华尔街

2013年最红的词汇就是“中国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