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一炮走红的国家:告诉你全球的钱流向哪里

2013-06-19 09:22:00 来源:映象网综合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一炮走红的国家:告诉你全球的钱流向哪里

  一炮走红的国家:告诉你全球的钱流向哪里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对新兴国家的成长动力进行精彩绝伦的分析,并大胆预测了决定国家未来成败的趋势与因素的权威著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大量从事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的生意人的投资战略指导,另一方面本书是指导政府决策机构应该如何规避国家战略的风险,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引导企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必读的决策参考。

  21世纪的头10年,各个新兴国家几乎同时经历着普通繁荣时期,但在下一个10年,它们的发展将会千差万别。作者全景式地展现了新兴市场繁荣发展、衰退的局面,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东南亚以及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轨迹,并深入探讨了各国的政体、地方保护主义、家族继承制企业等相互作用力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与不平衡关系。

  作者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投资新热点和走向的揭露性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在这次金融萧条中找到变革的思路。而且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从温州小商品市场的老板到政府高层,都没有任何阅读障碍。

  作者简介

  鲁奇尔·夏尔马

  很少有作者能够同时具备广阔的视角与丰富的国别知识,所以无法就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国的发展写出一部权威著作,但夏尔马做到了。

  他是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新兴市场股票业务负责人,长期投资全球40多个中低收入国家,积累了大量一线检验自己投资实践的想法,并以独特的视角着眼于公司及行业发展、各国宏观经济。他还长期担任美国《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定期跟踪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精彩试读

  西方集体复兴与新兴国家个体崛起

  在经济生活中,幸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重要的不是你本身拥有什么,而是与周围的人相比你拥有什么。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更喜欢生活在一个个人收入比身边的人挣的更多的世界里,而不是一个绝对收入更高的世界。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与生活在一个周围的人挣20万美元而自己只挣10万美元的社区相比,人们更愿意住在一个自己挣5万美元而邻居只挣2.5万美元的社区。

  美国和欧洲对西方国家的衰落束手无策的背后存在同样的心理,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威胁到了西方国家的相对繁荣与权力,而不是绝对繁荣。虽然西方,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其地位及影响力都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它的繁荣只能在绝对程度上有所增加,因为更富有的邻国拥有更好的客户。然而生活在迅速富裕起来的邻国的前景是如此的令人不安,以至于西方人担心转折点的到来要比实际情况快得多。在2011年初进行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中,当被问到谁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时,有52%的美国人认为是中国,只有32%认为是美国——这是一个惊人的误解。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美国的1/3,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几乎是美国的1/10。

  考虑到近期的事实,对中国的敬畏并非完全不合常理。毕竟中国的经济自1998年以来就以每年10%的平均速度增长,尽管发生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危机,其增速也从未低于8%。现在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7%就算是“硬着陆”。而且目前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全球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在2012年或者可预见的未来内都不会发生硬着陆。

  正如乔治·奥威尔曾经指出的那样,“当下的胜者总是看起来不可战胜。”中国经济已经上升了这么久,因此其无敌的光环已经放大到西方无法想象的地步便不足为奇。14世纪,中国地图显示出中国占领了这个星球的大部分区域,其他大陆被挤压到边缘地带,成为弹丸之地。在21世纪的头个1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观点开始有点像旧时的中国地图。大多数西方人会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大得多,而实际上两个国家的面积非常相近,以至于地理学家会就谁的面积更大而发生争执。

  中国若隐若现的阴影将会回射到现实层面。由于巨大的债务负担,与“二战”之后的平均水平相比,未来1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放慢整整1个百分点,但是与中国3~4个百分点的增长放缓相比,这有些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由于规模过于庞大且已接近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不能继续快速增长。同时,由于中国从其他新兴国家购买的东西逐渐减少,这些新兴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速有可能从过去10年中的大约7%回落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左右。对于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们而言,那种除了自己、左邻右舍都能负担得起新游泳池的沮丧感将大为减轻。许多美国人曾经经历的那种正在被亚洲巨头所取代的感觉,将会作为这个国家周期性发作的妄想而被铭记,这跟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对日本崛起的炒作有些类似。

  奇迹时刻发生

  新兴市场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著名支柱,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忘记这个概念有多新,至少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新兴市场的第一波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华尔街开始把新兴市场作为一个独特的资产分类进行跟踪。新兴市场被冠以“奇异”的标签——这个名号吓退了投资者——这些地方有很多都是第一次对外开放股票市场:1991年的中国台湾,1992年的印度,1993年的韩国(对少数股东开放),随后是1995年的俄罗斯。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充斥着发现和兴奋的混乱时期,他们在1987~1994年间把新兴市场的股价忙乱地推升了600%(以美元计价)。在这7年中,投资于新兴市场的资金总额由原先不足全球股市总额的1%上升到了8%。

  新兴市场第一波经济热潮以1994~2002年袭击墨西哥和土耳其的一系列经济危机的爆发为标志而告终。当时新兴国家股票市场的价值几乎腰斩,下滑到仅占全球股市总值的4%。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87~2002年这段时间,新兴市场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3%下降到20%,而中国是唯一一个例外,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当中所占的比例翻番至4.5%。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的故事其实只与中国市场有关。到了2002年,很多大投资者经常在思索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地投资那些边缘国家。

  第二波始自2003年的全球性繁荣,这时新兴市场作为一个群体开始真正地腾飞,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份额从20%飙升至今天的34%(部分归因于新兴国家的货币升值),而在全球股票市场中的份额则从不到4%上升到10%以上。2008年蒙受的巨大损失大多在2009年得以弥补,但从那时开始新兴国家的增速开始放缓。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第三波——一个以适度增长、回归商业盛衰周期、羊群效应终结为特征的新时代。没有了曾经刺激投资的深不可测的快钱涌动和不切实际的乐观,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可测量和非均衡的回报。在2003~2007年间股市平均收益为37%,在接下来的10年中有可能回归10%的年均水平,特别是许多新兴市场的股票和货币将不再廉价。

  脱颖而出的国家

  这场增长的游戏完全与预期相关。人们总是问我,就算从9%减少到6%或7%,那又怎么样?这仍然是西方增长速度的3倍,不是吗?对于印度,这种下降的最初感觉就像是一场衰退,因为它是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低于5000美元——而且每个印度人都已经开始享受从较低基数快速上升带来的飘飘然,以及更高的收入和新工作带来的好处。新德里把自己的预算建立在财政收入预计增长9%的基础之上,而孟买股市的股价则基于印度经济继续以最低8%的速度发展时各家公司的未来价值。因此,2011年7%的增长速度已经足以在印度股市引发一场熊市。

  新兴市场过去10年中在增长的速度和范围上是如此的不同寻常,以至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不合理期望的影响。那些人均收入在5000~1万美元之间的国家开始期望获得至少5%的年度增长,而南非和马来西亚则存在掉队风险。人均收入在1万~1.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期望获得4%的年度增长,存在掉队风险的包括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匈牙利。在那些人均收入在2万~2.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需要保持在3%~4%,中国台湾或许不能维持这样的速度。海湾地区是这个类别中的例外,那里的人口增长过于迅速——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6%,比其他新兴地区快得多——海湾地区的经济体需要取得高于4%的增长来维持人均收入的增加。上述这些国家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仅与期望有关,还与人口数量有关,与起初的富裕程度有关。

  那么谁将是未来10年中脱颖而出的国家?答案取决于人们选择把目光投向哪个收入类别。在2万~2.5万美元的人均收入范围中,捷克共和国最有机会实现或超过3%的增长预期,它是欧洲乱局的避风港。还有韩国,它是制造业屏障的破坏者。在人均收入1万~1.5万美元这个非常大的分组中,或许有一个国家可以达到或超出过去10年中4%~5%的增速,那就是土耳其,强大的领导力把这个国家的落后地区带回到发展的中心。波兰也有机会,因为它只要达到增长区间的底限就能感觉像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因为它的人口没有增加)。在5000~1万美元区间很难发现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的国家,机会最大的是泰国,但目前还不知道新政府能够实现什么目标。

  接下来的分组包括中国这个巨无霸,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人均收入少于5000美元的国家想要脱颖而出,至少需要取得5%的增速,然而对中国的预期要更高,因为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都预计中国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以8%~9%的速度增长。尽管中国的人均收入即将跨过5000美元而进入更高分组,人们对中国的增长预期跟更为贫穷的印度等国却是一样的。当人们的期望高于所在的收入类别所能取得的最高增速时,这个国家就不能脱颖而出。然而,人均收入低于5000美元的类别却存在很多无可非议的脱颖而出的国家:商品经济奏效的印度尼西亚,由一位新的阿基诺执掌的菲律宾,依靠巨大和平红利的斯里兰卡,一个由诚实的领导人终结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腐败分子的尼日利亚,以及东非的一些国家,它们正在形成一个经济联合体。

  判断在我名单上的所有国家是否会脱颖而出还言之过早,因为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是极为困难的。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家达尼?罗德里克近期的一篇论文很好地捕捉到了这种现实。这篇论文表明,在2000年之前,新兴国家作为一个群体并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事实上,从1995年直至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的确有少数几个赶上了西方国家,但仅限于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国家、“二战”以后欧洲南部的国家以及东亚的经济四小龙。在2000年以后,新兴国家作为一个群体才开始追赶发达国家。但在2011年,富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又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未来10年,新兴大国的不平衡崛起将在很多方面重塑全球力量平衡,恢复西方的自信,减弱巴西和俄罗斯等新星的光芒,让非洲和中东地区石油垄断国家带来的威胁更加明显,而拉丁美洲则像流星一样消失。好的一面将会同样的激动人心,新巨头或许会在默默无闻中诞生。目前有15个国家每年的经济产值超过1万亿美元,两个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伊斯兰民主国家在今后5年或许会加入这个精英集团:它们是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这种发展的意义将是深远的,会启发许多正在挣扎当中的伊斯兰国家,并为那些认为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矛盾命题的西方人提供一个实际参考。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热卖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