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局部地区雾霾频发 今冬小伙伴们如何是好

2013-11-05 08:57:00 来源:映象财经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映象网讯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多次侵袭中国,“雾霾”渐渐成为社会舆论热词。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大城市比小城镇增加明显趋势,呈现雾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因此,根治雾霾势在必行。 

  各大媒体齐围观

  人民日报就车辆限行能否对治理空气污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北京、天津、河北进行了调查采访。面对污染,很多城市祭出了汽车限行的法宝。不久前,北京市公布《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当重污染达到红色预警级别时,将启动单双号限行等强制措施。与此同时,天津、河北也出台了相应的汽车限行政策。限行真管用吗?今年国庆期间,京津冀地区多个城市道路畅通,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数量大大少于平时,空气污染程度却为近几个月最高,这引起了公众的疑问。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绿皮书指出,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至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中国雾霾天气呈“霾增雾减”趋势,21世纪以来北京的霾日数增加较为明显,但是,北京霾日数最多的年份却是在1980年,为135天。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 、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都会使雾霾情况频繁发生。

  此外法制日报指出,对于改善大气污染,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大事;往小了说,不管是呼吸还是生存,环境污染了,每一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不管是从哪个角度,都有足够的理由和紧迫性来治理和整顿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各地就说要大力治理雾霾,但结果呢?面对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质询,南京市环保局竟然回复“周末专家休息,无人回答雾霾问题”。如此态度如雾霾一样浓浓地污染着公众的信心。人们不是不可以等待,也不是不知道,整治大气污染非一日之功,只是人们更担心,这种更像给后人用来乘凉的栽树行为,在立刻渴望乘凉、立刻享用政绩的需求面前,能有多少吸引力。  一个可能需要多少年才能够让人看到好处的下水道,一个只要进入这个城市就随时可见的钢筋混凝土,再加上一种更看重GDP或者速效政绩的考核模式,领导会选择谁,一目了然。所以说,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能够带来多大的政绩。从各地环保局为污染企业做埋伏,甚至充当保护伞的现象上看,除了考核模式的变化,让领导有耐得住寂寞的资本之外,还必须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于那些污染企业的管理以及潜在污染企业的引进,设置严格的整治和审核门槛,一旦出现问题,要问责到底。只有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双管齐下模式,让治理污染从源头开始,或许才是治本之策。

  雾霾引发环保股新探索

  据中财网报道,早盘环保板块表现活跃,盘中多股大幅走强。从盘面看,铁汉生态(300197)开盘封死涨停,刺激中电远大、中电环保(300172)、国电清新(002573)、巴安水务(300262)等概念股市场活跃,具有空气治理概念的京运通(601908)、科林环保(002499)、三维丝(300056)、菲达环保(600526)等个股也均大幅走强,环保股再次成为市场资金聚集的主要对象。消息面,0月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等地达10至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达15至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数据显示,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大部、河南、北京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至10天;其中江苏北部、河南中部等地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5天。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等13省市均为历史同期最多。严重的雾霾天气为二级市场中的环保板块和空气治理概念提供短期炒作催化剂,具备PM2.5概念的环保股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近期雾霾天气仍将持续,政府对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也在加大,相关公司有望在政策扶持下迎来短期爆发,投资者可近期继续关注。

  治理雾霾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政府与公民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实需要改变,在环境越来愈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条件下,依然沿袭以往的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做法已经不可复制,作为经济社会的主导者,政府天然有责任负起相应的责任来,改变追求GDP的政绩诉求,真正把清洁空气、壮美山河放到首要位置上来。另一方面,公民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不抱怨、不指责,在让自身的生产生活更符合环保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改善空气质量,重见蓝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映象财经综合)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消费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