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12月19日首批5个"今报爱心衣橱"郑州亮相

2012-12-20 06:41:00 来源:东方今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首批5个“今报爱心衣橱”郑州亮相

  20床新被褥,50张“安置床”,100个“爱心衣橱”……12月14日,东方今报用3个版面聚焦了“立交桥下”特殊务工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并率先倡导“设置爱心衣橱,安放城市温暖”,呼唤社会各界捐赠“爱心衣橱”。19日,在分布在郑州不同方向的商场门口,今报启动了首批“爱心衣橱”,只要是有需要的人,可就近到5个地点领取棉衣、棉被。同时,100个“爱心衣橱”也将会陆续安置在郑州的大街小巷中。

  【暖冬】50张“安置床” 立交桥下农民工可避寒

  天气在持续降温,“爱心衣橱”在紧急的赶工制作中,露宿在立交桥下的农民工有没有受冻,他们有棉被御寒吗?东方今报仍在持续关注着他们,想尽快为他们避寒。

  12月19日,在郑州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立交桥下,来自许昌的农民工张建国说,太谢谢今报了,如今他们有床铺睡了。在他指引下,记者发现附近一个废弃的仓库内,整齐地摆放着50张床铺。

  张建国的床铺,在第二排最后的位置。

  赶来送棉衣的巡防队员朱师傅说,18日这天,他们几个巡防队员和办事处人员,把桥下这个仓库专门打扫出来,扯上了电线,安上了电灯。办事处又在里面添置了50张新床,里面至少能暂时让200名农民工避寒。

  “我在郑州打工这么多年,第一次睡床上。”来自兰考的蔡普东说,他在郑州打工六七年了,天再冷都没有住过旅社,通常都是背床被子就在桥下“安了家”,这次有了一张新床,他很珍惜。

  记者看到蔡普东的床铺上,只有一床被子。蔡普东说,棉被铺一半盖一半就行,比以前睡地上可好多了。

  【行动】 郑州5个商场门口 启动了今报“爱心衣橱”

  12月19日,室外温度零下5摄氏度,又刮起刺骨的寒风,为让立交桥下少些农民工受寒,东方今报目前已启动了首批5个“爱心衣橱”。

  在郑州棉纺路与嵩山路交叉口苏宁电器门口,摆放着的“爱心衣橱”已装满棉衣。正在一边忙碌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棉衣都是爱心市民捐的,有一部分还是新的。他们把衣橱放在商场门口显眼的位置,就是想让需要棉衣避寒的农民工,能容易看到并方便领取。

  记者发现,在“爱心衣橱”旁,还专门摆放着“爱心提示”:如果您捐出了棉衣,我们为你的爱心说声“感谢”。如果你是需要棉衣御寒的人,请直接凭身份证来领取。

  “已经有6个农民工来领了棉衣。”该商场负责店长郭浩说,出门打工不容易,看到农民工兄弟在商场门口能领上棉衣御寒,他感觉心里也很温暖。目前已经发动苏宁员工、爱心路人捐赠了50多件棉衣。据河南苏宁电器市场部经理邓鹏介绍,他们看到今报发出建立“爱心衣橱”呼吁后,15日就专门在商场内启动了“爱心衣橱”计划。目前,在郑州街头,已有5个苏宁电器卖场门口设置了“爱心衣橱”,而这些衣橱,也分布在郑州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以方便领取和捐赠。

  5个“爱心衣橱”分布位置

  位置 联系方式

  棉纺路与嵩山路交叉口 苏宁棉纺路店 67952812

  农业东路与九如路交叉口 苏宁宝龙广场店 69091275

  南阳路与跃进路交叉口 苏宁南阳路店 63605395

  农业路与文化路交叉口 苏宁文化路店 69131130

  兴华南街与汉江路交叉口 苏宁兴华南街店 69380660

  【感动】 高中生校内倡议 捐助了20床新棉被棉垫

  “我们也想伸手送份温暖。”昨日,一名高中生致电东方今报热线称,他和几个同学看到今报“设置爱心衣橱,安放城市温暖”的报道后,就在学校内发出倡议,一些高一学生还省出学校发的新棉被,拿出来捐了,不到3天,他们仅棉垫和棉被已有20套了。

  当天下午,在农业路伯爵国际教育中心学校内,15岁的女孩汪洋和几个同学,仍在忙碌着整理同学们捐的这些棉被。汪洋说,这次很多同学捐的棉被、棉垫和枕头,大多都是新的。就是想让农民工在收到他们的“爱心”棉被时, 仍能感受到城市给他们的平等与温暖。

  随后,这些棉被棉垫,也在第一时间,由东方今报和这些学生,送到了急需棉被的农民工手中。

  【欣慰】 “我给媳妇打电话说,在郑州很多人关心我。”

  “谢谢了!”在郑汴路立交桥下,收到棉被的农民工很是感激。

  因棉被有限,农民工胡良州还未领到,但他说,虽然还没领到东西,但还是有一种温暖感,“有这么多热心人来送东西,说明大家都惦记着我们”。

  “我给媳妇打电话说,很多人关心我。”在立交桥下的仓库内,领到新床单和棉垫的一名周口的农民工刚挂电话,就高兴地站在床边打量着他收到的这一床的“温暖”。

  “今天在桥下看到他们后,更发现这些农民工真的很需要帮助。”汪洋的同学孙嘉怡说,自己只是偶尔在路边见过农民工的住处,这次亲眼目睹,才感慨“大家还是能多帮就多帮吧”。

  刚入住立交桥下的农民工张振是开封人,18日晚入住郑汴路立交桥下。张振说,他还没有床铺,要不是这次领到棉被,他晚上又该受冻了。(记者 李娟娟 付雨涵 夏寒/文 首席记者 张晓冬/图)

  ■ 春晓评弹

  感受温暖的速度

  天儿很冷,但有一种温暖来得给力又迅速。12月14日,东方今报用3个版面聚焦了“立交桥下”特殊务工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并率先倡导设置爱心衣橱。 12月19日,“爱心衣橱”正式启动,首批5个爱心衣橱已经竖在了商场门口,后续的爱心衣橱也将陆续竖立在街头。

  温暖的方式有很多。立交桥下,50张床摆起来,仓库变身“爱心驿站”,农民工有了落脚过夜的地方。南召县大沟小学,孩子们收到棉衣的时候,欢呼着“真像提前过了新年”;嵩县艾力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有了新棉被还有空调,这个冬天不太冷。

  应对社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公益机构齐给力,但一些群体的特殊困难、一些个体的现实需求,更需要而且应该迅速得到社会助力。这种助力,既是奉献,也是获得;既是社会建设的组成,也是个体心灵的成长。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举手之劳,温暖他人。这温暖并非单向传递,而是双向反馈,让温暖的这头儿和那头儿都快乐而满足。

  一个社会的温暖指数不是由强者的高度所决定,而是由弱者的冷暖来标记。如果还有什么促使我们不得不去做点什么的话,那一定是一点良知,一份责任。这良知,是自己温饱的时候见不得别人在风雪里冻着饿着;这责任,让人不是被动停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困窘中,而是尽其所能,提醒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点有意义的事。(东方今报评论员 李春晓)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生活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