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新闻观察 > 正文

实惠能听得见 更要能看得见
  • 2013年03月13日 09:40

  • 来源:东方今报

  政府工作报告·正能量总动员系列评论之三

  □新言

  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

  201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民生”二字贯穿始终。从十八大报告中“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计划,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的承诺,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要求,等等,都让我们看见了民生之大,实惠之重,看见了执政者对人民群众提升福利谋求实惠的回应和关切,也看见了改善民生的路径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

  这些内涵可以从一组数据中更真切地感触到。

  目前,我国教育投入已进入“后4%时代”,年度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额已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当然,无法用数据衡量的“积极因子”更加令人关注,比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等,宏大叙事的背后,就是“什么时候彻底告别雾霾天”、“什么时候不再为吃菜吃饭提心吊胆”这些具体而微的现实困境。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和目标,让人们感知到温度和力度,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单纯的数字背后隐藏的问题。比如,虽然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支出十年来净增近两万亿元,然而,从人均上看依然落后世界4.9%的平均水平,各级教育合计仍有数以千亿元的欠账,依然存在支出分配粗放,使用效率低下等危害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问题;比如,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然而,养老金双轨制仍然是难以破解的难题;比如,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但是买不起房租不起房的现实问题依然在许多大城市普遍存在。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民生数字与背后问题的存在,恰恰勾勒出了民生领域的改革方向与施政路径,正如政府工作报告的阐述:“抓紧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体政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数据”如何转化为人民切实感受到的“民生红利”,有赖于各项配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民生看得见、实惠摸得着,人民群众才能切实感觉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幸福感。

责编:张静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媒体人

  • 郭蕊

    郭蕊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好房好家》主持人郭蕊

  • 依明

    依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民生热线》主持人依明

  • 容帆

    容帆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富黄金档》容帆

  • 何君

    主持人何君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何君

  • 李莉

    李莉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李莉

  • 晨风

    晨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晨风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