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雷人的“我靠”打不响地方旅游品牌

2012-07-11 07:35 来源:人民网

  “我靠”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字典上查不到,然而,不管是在市井交谈还是网络交流中,“我靠”作为粗口的语言功能,恐怕已有普遍社会共识。这种词汇,私下里用用即使不雅,也无关宏旨,与国骂相类。

  但是,如果让“我靠”登堂入室,乃至成为一个地方的形象广告招摇过市,显然就不是分不清好赖话那么简单,而是别有“深意”了。最近,重庆多条线路的公交车身上出现“我靠重庆,凉城利川”、“龙船调的故乡,我靠重庆”等广告语,引发网友热议。

  “我靠重庆”到底是什么意思?汉语的魅力就在于,随着语境的转换,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也就俗话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许多网友看来,“我靠重庆”,用的是“我靠”的本义,有叫骂、贬损重庆的意思。而炮制这些广告词的湖北利川旅游局则认为,他们用的是“靠”的本义,意为靠近、依靠,表示的是利川与重庆在地理、经济、旅游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绝无骂意”。

  有没有骂意,暂且不论,但即便如利川所说,取依靠、靠近之意,为什么不用诸如“重庆这边”这样的版本,如果一定要“靠”的话,为什么非得用“我靠”,不用“地靠”之类的说法?耐人寻味的是,有关方面一面对网友质疑、社会关注表示无奈,一面又沾沾自喜,不论广告效果如何,利川总算被大家记住了。试想,如果不是因为备受争议的“我靠”,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和记住吗?

  进一步说,这样的“记住”,又值得高兴吗?江西宜春也被人记住了,因为“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尴尬的现实是,以“宜春”之名,打“叫春”的擦边球,并没有打响宜春的名号,反而背负上了低俗炒作的恶名,成为压在城市形象上一个难以甩掉的包袱。同样,以“我靠”为地方代言,忽略了社会语境对这一骂语的普遍定义,忽视了把粗俗语言引入大众传播所引起的社会反感。面对批评和质疑,还非得鸵鸟式地把“我靠”一分为二,对公众进行“靠”字含义的背书,要么是无知者无畏,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意在打一杆子擦边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的形象包装和宣传也会多起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确实需要有特色、有创意,甚至不妨有噱头,这正如前一段“很忙”的大诗人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惊人”不等于“雷人”,更不等于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吸引眼球,而不顾文化氛围、公众感受、社会效果,这样的实用主义往往会得不偿失。

  其实,在宣传上擦亮一个地方的名片,说难也不难。只要把握地方特点,对接人们的需求,注入文化内涵和底蕴,还是会找到好方案的。打雷人的擦边球,非但打不响旅游品牌,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宜春传说为嫦娥奔月的地方,被誉为“月亮之都”,这么好的题材没有好好开发,却去“叫春”为天下笑,实在可悲;利川位于清江上游,沟壑幽深,夏无酷暑,又地接著名的“火炉”重庆,这么诱人的“凉城”特色没有好好把握,却来“我靠”为舆论批,实在可叹。但愿这样的可悲可叹之事少一些,但愿有文化品质的地方名片能多起来。(李力言)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