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汪洋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之所以必须破除,是因为这种错误认识模糊了谁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谁是建设和享有幸福的主体等重大认识问题,在实践中也是极其有害的。
仔细探究,这种错误认识实际上根源于“官本位”封建思想。恩赐者的位置必然是高高在上的,而被恩赐者是没有什么平等可言的,这与我党“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路线是格格不入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要求,“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各级政府都要按照这一标准,认真检视一下我们把人民摆在了什么位置?又把自己摆在了什么位置?是“公仆”观念,还是“主子”心态?是“代天牧民”,还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在于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要知道,恩赐者和被恩赐者从来就不属于一个阶层、一个阵营。遗憾的是,抱有这种错误认识的官员并不鲜见,那位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某市规划局副局长就是典型。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我们党90年发展历程多次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我们的事业就会成功,脱离群众往往是失败的开始。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这一政治立场我们永远不能改变。
按照恩赐者的逻辑,你的幸福是我赐予的,而不是你自己创造的。这种错误认识显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中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因此,各级政府官员都要放下身段,摆正心态,虚心向人民学习,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新闻界“走转改”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那么,政府官员是否也应该来个“走转改”呢?“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这种错误认识还有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恩赐者总是占有主导权的,恩赐多少、恩赐给谁我说了算;而对被恩赐者来说,则只能感恩戴德,不能提出自己的主张。我国宪法赋予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那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统治思想必须要彻底根除。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广开民主渠道,让人民参政议政,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前提。一项政策、一项举措首先应该听听民意,并以人民是否赞成拥护为准则。比如,在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就应该大力发扬民主,给予农民充分的选择自主权,在自觉自愿基础上把好事情办好。
“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当然责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各级政府都要在思想上摆正心态,在工作中摆正位置,彻底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为人民做了一点好事就骄傲自大,以“恩赐者”自居,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风度。(映象网评论员 金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