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少年体弱现象探究:功利化教育致体育运动被忽略

2013-01-05 09:55 来源:东方网

  少年体弱已然成为客观的现实,但这样的现状,并非不可逆转。学生体质在大城市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升学压力更大的地区,体育运动仍然被摆在教育的末端。

学生身体太“虚”了

  学生身体太“虚”了

  数起大学生运动中猝死事件发生后,青少年体弱现象再次受到重视。不少大城市已经着手改善学生体质,但更多升学竞争激烈的地区,学生体质仍被忽视。

  “如果我在少年时像派一样身处危境,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求生?”观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之旅》时,观众难免心中泛起这样的嘀咕,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恐怕一个浪打来,我们连抓住船舷的力气都没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三名大学生相继在运动过程中意外死亡。

  第一位不幸去世的,是21岁的大三学生陈杰,2012年11月18日,陈杰参加广州马拉松赛,在冲过终点后昏厥,第二天,陈杰在医院离世。

  相隔不久,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内,一名大三男生小缪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突然晕倒。经急救无效,小缪于中午不幸离世。

  12月10日,又一名大学生在体育课上猝死,这名上海杉达学院大二男生,上篮球课时突然倒地,抢救后仍不治身亡。

  过往功利化的体育教育,模糊了体育原本的含义,青少年阶段未能养成运动习惯,未能将运动变成主动的需要。成年后,体育锻炼随即变成“奢侈品”。事实上,体弱的不仅是青少年。

  大学生体质持续多年下降

  郑州大学男子3000米长跑纪录是9分23秒,这个纪录诞生在1960年的田径运动会上,52年来,还没有人打破。不仅是郑州大学,国内许多高校运动会长跑纪录均已尘封十余年。

  从现有的各种统计数据看,大学生体质下降已经持续多年。

  大学生运动中猝死,是否反映学生体质状况?

  作为资深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上海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并不同意将偶发的意外事件简单归因于青少年体质差。他认为,类似的猝死意外,大多数发生在本来就有基础疾病的人身上。

  上海东华大学发生长跑意外后,为防止万一,东华大学立即暂停了冬季3公里跑。学校的谨慎被批评为因噎废食,更加让人担心的是,越害怕意外越不敢锻炼,越不锻炼越容易出现意外,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学生体质变得更差。

  徐阿根认为,如果说体育教育因大学生运动猝死需要反思,那么反思的应该是我们的体育教育中,长期重视运动技能的教育,却忽视了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

  “什么时候适合运动,怎样在运动的时候保护自己,以前我们的教学中讲得太少。”徐阿根负责上海市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他介绍,在上海,最近几年的培训中已经强化了这方面的指导。

  社会再次重视学生体质问题,徐阿根觉得是一件好事,尽管如此,中国学生体质下降,仍然是客观的现实。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部主任于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于莹表示,从最近三五年看,学生的体能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如果与2000年左右的学生体质相比,差距就非常明显。“以男子1000米为例,2007年以前,大学生1000米测试及格成绩为3分50秒左右,当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格,而2007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1000米及格线,学生只要跑进4分30秒就及格,及格线比以前慢了40秒。即使这样,每年的学校测试中,每个班级都会有三五名学生不及格。如果用2007年以前的标准去衡量,一个班级中会有一半以上的男生成绩不及格。”

  同济大学体育部的刘敏等人对更多的数据进行了研究,这份报告指出,上海市19-22岁年龄段的大学生,2005年和2010年的体质数据比较,男女生身高都有增长,体重有所下降。此外,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耐力跑等成绩都有明显下降,女生则下降得更为明显。

  刘敏等人分析说,大学生体虚的主要原因,与体育锻炼不足有最直接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30分钟的占54.01%,对于是否喜欢上体育课的回答,37.28%的人回答“一般”,回答“喜欢”的占40.21%,“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的占46.41%,只有22.37%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长跑。

  尽管中国高校的校园里,运动场上常常是人声鼎沸的样子,但除了球类等趣味性运动项目受到部分学生追捧外,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运动习惯,甚至将上体育课和晨跑视为负担。因为缺少锻炼,运动中的伤害时有发生,因为害怕发生意外,体育教学也降低了难度和强度。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