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中国经济十年记:内地首富资产增长10余倍

2014-01-08 08:5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们的十年】中国经济十年记

  文章导读:

  我们从《中国经济周刊》创刊10年这一视角,对10年间所关注和报道的经济领域、经济话题、企业和人物等,作一次整体回顾和梳理,借此探寻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

  2004-2014,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片段,也是《中国经济周刊》诞生成长的第一个10年。我们有幸记录这个特定年代,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过去1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振兴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更是成为被全世界寄予厚望的发展引擎。

  过去10年,中国以13亿人口之巨,迈入中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过去10年,中国的金融、汽车、外贸、房地产等诸多行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与成就,可谓“黄金十年”。

  过去10年,是中国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的10年。深层矛盾逐步凸显,利益博弈此消彼长,中国不仅要解决“发展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过去10年,是中国转型升级的10年。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温故而知新。

  我们从《中国经济周刊》创刊10年这一视角,对10年间所关注和报道的经济领域、经济话题、企业和人物等,作一次整体回顾和梳理,借此探寻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

  增长的十年

  过去10年,不断有人发出“警告”:中国经济即将崩溃……但事实是,中国GDP在过去10年增长了两倍多,经济总量从全球第六跃居第二。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增速和就业率仍维持在正常轨道上,并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10年,中国的GDP增速经历了两次起落。

  第一次上升阶段,是从2004年四季度的8.9% 跃升至2007年一季度的15%;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降低到2008 年四季度的6.6%。

  2008年11月19日,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经济增长在2009年四季度又 重新跃升至12.2%。经过两年多的政策消化时间,2012年一季度GDP增速降低到8.1%。此后,经济增速虽然下了一个台阶,但保持了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4万亿,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大调整,还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有专家如此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中国民众也受益于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生活水平大幅上升。10年来,按购买力衡量,中国人均GDP水平增幅达两倍多。2011年,中国人均GDP 35000元人民币,按照当时汇率折合约为5000~6000美元,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家。

  但是,“中国现在的经济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结’的特征,一边是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另一边却是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发展,而这种不协调假如没有处理好,势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制约。”2004年1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的赵振华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我们看到,过去的10年也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10年,是解“结”的10年。

  改革,十年经济关键词

  过去的10年,中国改革渐进深水区、攻坚期,不仅考验改革者的决心,也检验改革者统筹兼顾的智慧。堪称密集的改革举措,成为过去10年中国全面改革的鲜明注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从政府层面,行政体制改革一直在推进。2006年,某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下一步的行政审批改革必须依赖行政体制的综合改革和整体推进。我们看到,中央在2008年发布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项被称作 “政府革自己的命”的改革,一直在有序推进。

  对政府来说,更深层次的改革在于评价机制。2004年,《中国经济周刊》关注了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造城运动”,GDP冲动使得全国崛起一批“空城”。

  从2010年开始,我们连续4年推出系列报告《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最高?》,用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消耗等标尺来重新审视地方政府的GDP增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呼吁,应该建立对地方政府的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应“唯GDP论英雄”。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