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策划:《奔跑吧 郑欧班列》① "张骞"看郑欧班列

2015-07-17 21:09 来源:映象网

  编者按:2013年7月18日,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80861次首车启程,向德国汉堡进发,这标志着郑州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河南省因此成为我国中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货物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站,成为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过去了,郑欧班列给欧洲带去什么样的河南产品,它又给河南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映象网特推出四集系列报道《奔跑吧 郑欧班列》,该报道借助“一带一路”上四位重要历史人物(张骞、班超、李世民、郑和),他们穿越来到现在体验郑欧班列,从独特视角讲述这条钢铁巨龙带给河南的变化和潜力。

丝绸之路路线

丝绸之路路线

  说起丝绸之路,就不得不说它的开创者——西汉张骞,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100余人使团向西域进发,最远抵达大宛,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前后历经13年。张骞一生两次出使西域,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运到安息,就是今天的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最远到达西亚和欧洲的大秦,也就是罗马,司马迁老师称其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西汉疆域

西汉疆域

  2000多年前的河南,是当时华夏民族的重要经济腹地,又是当时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大量往来于中土和西域的货物从河南装上骆驼沿丝绸之路运往西域。2000多年后,驼铃声远,铁笛声疾,郑欧班列一路向西。郑欧班列成为中原与欧洲之间的第一条直通铁路线,使河南与欧洲之间货运时间由海路的40天,缩短到现在的15天左右,节省35天的时间,这给河南及周边企业的资金周转及企业竞争力带来极大改善。

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

  河南地处中原,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没有“海运港”,河南本地的货物要想走出国境,必须先通过长途货运送抵华东、华南港口,再通过海运出境。同样的,欧洲汽车等河南人消费的货物也只能走海运几经辗转才能抵达河南。这一难题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守河南开放发展的"咽喉"。

郑州一汽车销售公司

郑州一汽车销售公司

  比如郑州这家公司,他们从事进口车贸易比较早,原来长久的运输时间和繁琐的通关手续一直是个难题,而郑欧班列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一个省时又省心的运输新方式,资金回流快,运输风险小,经历周期短,让更多的郑州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座上这款豪车的真皮坐骑。

风神轮胎

风神轮胎

小窗帘厂

小窗帘厂

  2000年前丝绸之路的开辟,让中土和西域成为近邻,对大汉王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今的郑欧班列,让河南焦作的风神轮胎头回坐上火车大卖欧洲,还能让郑州周边的小窗帘厂轻松挣到欧元,这条10214公里的交通动脉,这个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奠定了河南在丝绸之路中原地带的桥头堡地位,河南也因此拥有了直通海外的便捷通道。

郑欧班列路线图

郑欧班列路线图

  驼铃声远,宏图再起。以郑欧班列为载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

  2013年12月,郑欧班列由原先的“80601次”调整为“80001次”,成为全国各地发往欧洲货运班列中的“第一号”;

  2014年1月14日,首次开行回程货载班列;

  2014年8月1日,归编铁路总公司中欧班列“国字号”队伍,正式更名为中欧班列;

  2014年9月1日,开始每周两班常态化运营;

  2015年5月14日首列冷链物流迈入国际化……

  截至2015年7月18日,郑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68班,货源地超过全国半数省、直辖市,集货半径2000多公里,共承运货物5.22万吨,货值4.75亿美元。

  在开行的众多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成为最闪亮的“名片”。

  郑欧班列也成为开行班数、货量货值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成为国内准备时间最短、实现常态化最快、每班载货最满、出境口岸最多、货源覆盖最广、回程班列组织最好的赴欧班列。

责编:彭向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