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教师王丰珍入围2016河南省"最美教师"候选人

2016-05-26 16:46 来源:映象网

王丰珍和她的学生

王丰珍和她的学生们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王绍伟 通讯员 孔祥雨)5月17日,正是全县小麦开镰收割的季节,这一天,茨芭镇高村学校、上丁学校、棋盘学校正在进行“三同”联片教研活动,茨芭高村学校校长王丰珍在课堂上讲授的《烙饼问题》受到了县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李国民、茨芭镇教育督学靳光宙和与会教师的啧啧称赞。这一天,王丰珍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被“刷屏”,内容只有一个:热烈祝贺茨芭高村小学校长王丰珍被评为河南省“最美教师”候选人。

  5月24日,记者在王丰珍的办公室见到了厚厚的入选材料——70多份市县级获奖证书。这摞起来有一尺多厚的证书里,有“平顶山市慈善协会优秀志愿者”、“郏县十佳教师”,也有中共郏县县委、郏县人民政府在2005、2008、2012年连续三次在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颁发的“模范教师”证书。

  这些发黄的证书见证着她从教28年在山村学校坚守讲台、不辱使命,也见证了她从一个不到17岁的小姑娘到县级骨干教师的成长。

  说到这里,王丰珍谦虚的回答:“我仅仅是在做自己喜欢做、应该做的事,尽到了一个农村教师应尽的责任。”

王丰珍在辅导学生

王丰珍在辅导学生

  在偏远大山里开启追梦教育的征程

  在苦难面前,我没有畏惧;在贫困面前,我没有自卑;在落后的农村教育面前,我没有选择平庸度日。我承担着一个个农村家庭成才的希望,我肩负着一个个学生走出农村的重托,我只能不辱使命、风雨兼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三尺讲台,对得起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王丰珍

  1982年,一场突入急来的疾病让时年9岁的王丰珍落下了“病根”:面部轻度瘫痪和嘴部歪斜,由于家庭贫困,微薄的收入却难以维系本不昂贵的医疗开支,让她落下了终身的遗憾。然而,幼年的不幸遭遇没有让她自卑和退却,小姑娘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知识改变家庭的命运!

  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王丰珍创造了人生的第一个辉煌。

  1989年,不满17岁的王丰珍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教师岗位,担任小学5年级的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在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王丰珍所带的班级有4名学生升入县城重点初中,这个偏远的山村小学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教育新闻”。1996年,茨芭镇全乡26所小学毕业联考,王丰珍所在吴寨小学五年级包揽了全乡前10名中的9个。说到这里,当年的吴寨小学校长丁国占自豪地告诉记者:如果全乡再出几个像丰珍一样的“好干家儿”,农村教学质量何愁提不上去!

王丰珍在照顾学生就餐

王丰珍在照顾学生就餐

  就在这个极不平凡的1996年,她组织学生进城参加升学考试,学校租赁了一辆带帆布的小四轮汽车,司机按习惯要把车门锁上,她怕学生在封闭的车里闷气,或许是冥冥之中有所预感,她执意不让锁门,为此还和司机吵了一架,她的绝强和坚持最终使车门没有锁上。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她是对的。

  适逢麦收时节,高温运转的发动机点燃了路上厚厚的麦秸。坐在驾驶室里的王丰珍首先发现了汽车底盘冒气的火苗,她当即第一个跳车并迅速打开车门,迅速指挥学生下车。当所有的学生跑到路对面的时候,此时的车子已经变成了硕大的火球,瞬间面目全非。事后,她一在想,如果不是因为她当初的倔强,后果会是怎样,她不敢去想。

  当年,她有5名学生被县城重点初中录取,并有3名学生进入了全县前5名。这一次,她又制造了轰动全乡“教育新闻”。

  在平凡的三尺讲台谱写青春的赞歌

  教育的使命不仅是传递知识,让学生摆脱贫困,更是让一个个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生活认知能力,有生存技能、有社会尊严。因此,我不敢懈怠自己的脚步,尽我所知所能,全力塑造和感染每一个学生。————王丰珍

  在吴寨小学,她整整带了10年的五年级毕业班,结合农村学生特点,她独创了“三七二一”管理方法,并在全乡作为观摩试点进行推广。1997年,全县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召开,王凤珍和城区一名教师被当时的县教委评为全县班级管理特等奖。记者询问起王丰珍她的班级管理秘诀,她谦虚的说:“其实秘诀谈不上,除了班级课堂常规管理,我一直反复给学生说要把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把信心、恒心、细心和耐心留给自己。”

  1999年,茨芭镇中公开选拔教师,王丰珍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和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被破格选调到茨芭镇中任教。这一去,她又担任了15年的班主任。

  她的担子更重了。由于家长的仰慕和学生的选择,她所带的班级被“爆棚”,由于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和学生的激增,王丰珍所在的班级人数一度达到了140人。课程的增多和学生的扩增,给班级增加了巨大的管理难度。她每天要批改二尺厚的学生作业,要负责全班学生的跑操、就寝起居,要负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成绩排名。每每提起王丰珍,王丰珍在茨芭镇中的老同事们都说她不怕苦、不怕累、不要命,干起活来是“拼命三郎”。

  直到临产前的上午9点,王凤珍还在教室里上课,上完课,医院的救护车直接把她拉到了医院。接产的医生是她远房的姐姐,见她为工作这样拼命,忍不住埋怨她说:我看你疯了,再怎么敬业也不能连命都不要啊。她虚弱地笑笑说:“没事,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没那么娇贵。”——2016年5月24日,站在记者面前的王丰珍,1米63的个头,体重不到100斤,谁知道她的纤弱的身体里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

  2007年,全县初中调研评价考试,王凤珍所带的班级位居全县七年级总评第一,超出了排名第二的全县重点初中的“实验班”整整9分,王丰珍再一次制造了轰动全乡的“教育新闻”。

  调研考试成绩公布后,城区学校公开选拔农村优秀教师进城任教,脱颖而出的王丰珍被上级领导公开点名“要人”,在进退之间,王丰珍选择了坚守,因为她对农村教育有过承诺,她对山村学生有过承诺,这个承诺让她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她必须竭尽全力去完成。

  在农村基础教育舞台弹奏荣耀的礼赞

  基础教育的未来在农村,在艰难的岁月里我有幸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我为自己能培养出一些有出息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自己能力有限而感到痛苦。农村基础教育的路还很漫长,我一点一滴的去争取,一丝一缕的去改变。————王丰珍

  2015年,王丰珍因为工作需要,被茨芭镇督学机构选调到高村小学担任校长。茨芭高村是个偏远的教学点,共有3名老师和18名学生,全部为农村留守儿童。茨芭镇教育督学靳光宙在起初考虑人选的时候,也曾征求过老同志的意见,但这些有经验的校长们不愿意到这个频临倒闭的学校去任职,怕“砸了招牌”。

  “丰珍,你去吧,乡里派你去高村,一是你和老哥相处的时间长,感情深厚,你再给老哥拉拉车、拽拽绳儿;二是群众对你也十分认可,组织上对你也放心,去了一定要把学校带好呀!。”面对老领导靳光宙的诚挚的邀请,王丰珍没有拒绝,临危受命担任高村小学校长。

  说干就干,而且一定要把学校办成、办好。凭着谋事创业的一腔热血和韧劲,怀着起初扎根农村基础的激情和梦想,王丰珍就任这个荒芜陈旧的高村小学校长。学校的杂草1米多深,她自己带着另外两名教师去打药、拔除;学校的生活垃圾较多,一名老师年龄较大,一名教师腿脚不便,她硬是亲自推着百十斤的翻斗车来回跑了十几趟;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她厚着脸皮去堵“婆家”茨芭镇中张五营校长的办公室,为高村学校争取到了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生源少,王丰珍放下骨干教师的架子亲自到学生家里攀亲戚、拉生源;教学理念落后,王丰珍带头搞课改,手把手把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传授给老教师;学校管理缺人手,她整天吃住在校,担任了两个年级的数学课和一个年级的体育课。在春节前的全乡质量抽测考试中,高村小学从接手前的总评全乡倒数第一跃居数学第二、总评第三。经过一个学期的苦干硬干,这个起初只有18人的教学点,在今年春节过后的新学期,学生数突破了80人。

  在谈起学校的发展规划时,王丰珍信心百倍,学校就像她的孩子,精心地培育和呵护,让孩子在岁月里茁壮成长。

  记者在撰写这篇长篇通讯报道时,一直被王丰珍的一种精神所感染。这种精神是对农村学生的承诺,是对农村教育的坚守,是对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的迷恋和执着。这种精神不是周而复始、照本宣科地上好一节课,而是把教学当做一种艺术,把爱心与责任全部投入到课堂,投入到教学,投入到育人中。岁月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希望,也见证了王丰珍从一名山村教师到最美教师的成长。也正是有了像王丰珍一样的4543名兢兢业业、扎根农村奉献的教师,郏县的农村教育才在艰难中突围、在困境中成长,而成长的药方,只需一味药材,那就是用心!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平顶山频道”公众号

责编: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