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鲁山:恢复古丝绸 让“仙女织”重放光彩

2016-07-15 08:43 来源:映象网

整理经线

整理经线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王绍伟 通讯员 王庆祥)被誉为“仙女织”的鲁山县丝绸业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料记载:夏代,邑民就把丝织品作赋上缴;汉代,耕蚕相提并论,鲁山绸被视为宫中珍宝,开通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期,由兴盛走向衰落;明代又开始恢复发展;清代,鲁山柞蚕达到鼎盛时期,山区人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缫丝,全县有丝织行231家,有丝织机4800台,从业人员10万人,年产鲁山绸26万匹。1914年,鲁山绸代表河南特色产品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上获得金奖,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货。

  鲁山丝绸传统工艺大多用于手工,经过选丝、络丝、整经、打纬、织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产品特点色泽柔和、丝缕匀称、绸面密实,手感爽滑,柔而有骨。染色后,色泽鲜艳柔和,穿着轻盈、凉爽,除异味,是制作服装、生活用品的绝佳材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穿戴纯天然丝绸制品、食用纯天然蚕蛹、蚕蛾有机食品倍受到人们青睐,返璞归真已成为当下消费者的时尚和主流。蚕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着力开发茧、丝、绸、蛹、蛾深加工产品系列,实现蚕业增效、蚕农增收,加快推进柞蚕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目前企业转型,开发利用荒山、创建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产业的最佳时机。

  现今鲁山县全县总面积360万亩,其中柞树和柞坡资源137万亩,在下汤、赵村等16个山区乡(镇、办事处)168个行政村,常年放养春季柞蚕4600公斤左右,涉及近万户农民,年产柞蚕2000吨,创蚕茧产值5000多万元,养蚕收入成为山区留守农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鲁山柞蚕是一个不与粮食争地且可为闲散劳力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和增加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地域特点突出,属传统稀有地方特色产业。该县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不等不靠,真抓实干,将扶持和培育一个综合实力强、能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茧丝绸综合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纵深发展。同时,加大对养蚕大户的扶持力度,用家庭农场模式建立家庭蚕场,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经营,打造鲁山丝绸知名品牌,使柞蚕真正成为最具鲁山特色的富民强县产业。

  昨日,记者在鲁山县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用两年的时间,深入山区,寻找老式作丝绸工具和设备,走访会传统丝绸制作的老人,倾听、记录古老的丝绸制作工艺,并找回了许多老式织丝设备。公司负责人买志远满怀期望地对记者说:“丝绸之路是我国打开并融入世界贸易的桥梁,丝绸缘于鲁山,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重振旗鼓,下决心,花大气力进行发掘、整理、培训,系统化、规模化生产,让鲁山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光彩。”

责编: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