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环球时报:京广高铁助中国走出“7·23”阴影

2012-12-17 10:32 来源:环球时报

  京广高铁本月26日正式开通,昨天的这一宣布令人无限感慨。它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社会走出“7·23”动车事故阴影的一个标志。高铁是整个中国这列“动车组”中的一环,它的再次繁荣将增强中国经济的动力,促进社会多方面的活跃。

  京广高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2298公里的地面交通缩短至8小时,它的意义既将在一个月后春运中立现,也是长远和战略性的。京哈高铁也将很快运营,中国的“大而紧凑”呼之欲出。这不仅将促成中国人出行的一场革命,而且很可能是一系列社会革命的前奏。

  高铁是第一项中国适应国情并领先全球的大规模综合技术系统,它对中国现代化的带动性贡献难以估量。高铁根本不是多少年能收回成本的问题,这样拨算盘珠子,本身就错了。

  高铁对中国的全球竞争位置做了一次强有力的修正,它有助于提升中国人在高技术领域与西方一搏的信心,也为我们这样做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然而高铁延伸的每一公里都充满了坎坷,刘志军腐败案和“7·23”事故对高铁建设造成重大打击,刺激了社会对高铁技术和中国人能否管理这一庞大系统的种种怀疑。那段日子告诉我们,中国人探索新事物的心理承受力很弱,我们不仅需要各种缜密,甚至还需要一点运气。

  终于走出“7·23”的阴影值得庆贺,这是源自中国不能停下来、必须往前走的大势推动。经过这一轮次的自我否定、反思和再出发,中国社会一定会悟出些什么,积累对未来至关重要的总结。

  必居其首的是完善高铁运行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消除“7·23”同类恶性事故的可能性。我们希望铁道部不仅在过去一年多里认真这样做了,而且会在未来做得更加一丝不苟。中国的高铁事业经不起恶性事故的重复打击,生命高于一切,今天的社会不会允许用生命牺牲做高铁仓促发展的代价。

  绝对安全应进入高铁快速发展的本意,付出牺牲决不可成为高铁发展的“设计误差”之一。高铁出恶性事故不只是公众不可接受的问题,它首先就应是高铁设计、建设及运营部门都绝对不接受的。中国高铁必须形成全球最高安全标准,这里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高铁是新事物,对落后了西方几百年的中国来说尤其是。中国社会在对高铁严厉的同时,也应对它采取总体上的鼓励态度。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次越过西方,尝试引领世界。即使出过意外,对这样的探索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正确的态度是鞭策它,逼迫它的完善。

  中国将逐渐有更多领域走到世界技术的最前沿,成为“人类的探索”。这样做的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都会比“山寨”西方要高。在中国人并未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高铁实为贸然打了头阵。

  这个头阵是在中国舆论空前开放的时候发生的,舆论的真实代表性和它的理性程度都还比较模糊,甚至高铁的国有性质也增加了它受攻击的几率。高铁建设必须实现慎之又慎和快速推进的完美结合,这是它的唯一成功之路。

  祝愿京广高铁运营顺利。同样重要的是,高铁应成为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一条精神通道。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