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刊文纪念焦裕禄:学做一棵焦桐扎根人民沃土

2014-03-24 07:2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干部群众在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3月20日摄)。新华社发

  干部群众在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3月20日摄)。新华社发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父老对谁生死系?在百姓心窝里,扎根的人。身体殁了,精神还活着。

  整整50年前,1964年3月23日,焦裕禄离开他呕心沥血的兰考去治病。已肝癌晚期、皮下扩散的他,强忍剧痛,弯着腰,一步三回头:“我几天就回了。”

  兰考人民没有盼回他们的好书记。他太累了,生命之钟在5月14日停摆,年仅42岁。

  思念的河,绵延不绝。

  “一天不死,我就会守着这间焦书记跟农民代表开座谈会的屋。”双杨树村67岁的姚留学说。1963年的一天,穿着旧衣裳的焦裕禄在雨中和村民抢栽红薯秧时,曾和颜批评16岁的姚留学“学生,你咋丢秧不分上下头?”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俺总想老焦没走远,还在我们身边。我们日子好了,他自己一天好日子没过,为老百姓除三害累死。临走还说,活着我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闫楼乡70岁的赵玉华每逢清明、5·14都会蒸几个馍馍,热乎乎送到焦陵。

  焦裕禄干部学院旁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那棵焦桐已长成参天大树。全国各地来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训的学员在这里,以焦裕禄为镜,学做人民的好公仆。

  根深叶茂

  根,深扎于土地;叶,伸展在云里。不朽老焦,挺立如桐。

  “泡桐为什么枝繁叶茂?因为它深深扎在兰考的土地上。”焦裕禄的话,穿越半个世纪在天空回荡。初到兰考时,焦裕禄连走三个大队看不到一棵树。苗一栽上,就被风沙狂暴地连根拔起。

  为什么唯独泡桐立得住?这种生长极快的落叶乔木,耐沙荒、耐盐碱、耐瘠薄。它的根扎地特别深,少则几米,多则近20米,直达浅水层。半个世纪以来,泡桐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唤醒了豫东大地沉睡的生机。在兰考,老百姓称泡桐为焦桐。

  如果焦裕禄是桐,人民就是土地。他跟百姓贴得很近很近,根在百姓中扎得很深很深。

  50年后,人们追忆“老焦在兰考的475天到哪儿去了?”

  答案是:风沙中,暴雨间,寒风里,骄阳下,最困难的乡亲身边……一年零三个月,焦裕禄走访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行程5000余里。

  当年在兰考火车站旁瑟瑟发抖,准备到蚌埠讨饭吃的穷娃子雷中江如今已是76岁的老人。他至今记得1963年3月的一个夜晚,焦裕禄一手握着他的手,一手揽着他的肩,问他哪个村的,到哪里去。衣薄裤单空肚皮的他心头一热。

  那是一个冬日,焦裕禄顶着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和越刮越紧的北风,走进梁孙庄低矮的茅屋,为双目失明的大娘和生病的大爷送上面粉和钱。老人问:“你是谁?”焦裕禄答:“我是您的儿子。”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最深情的回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能变。”仪封乡西老君营“80后”女村支书杨艳敏说。

  以焦裕禄为镜,就要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做百姓的贴心人,没有分毫“老爷”作派,跟官僚主义不沾边;学习他明确了“为了谁”、搞清了“依靠谁”,从根子上解决了“我是谁”。

责编:王嘉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