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正文

农村共享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17-11-10 13:48 来源:映象网

  摘 要:共享经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把闲置资源整合、配置,有效联结供需双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经济在城市已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效益,如何让共享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业带来便利和效益?通过对河南部分农村的实地深入访谈和抽样调查,摸清共享经济在农村发展状态、发现其发展困境、查找出其制约因素、提出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农村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农村 共享经济 发展路径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haring economy in rural areas

  Abstract: By means of utiliz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ia the platform of internet, sharing economy integrates and allocates idle resources, effectively connects the supplier and demander, and realizes the optimistic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haring economy has brought people in urban areas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 How can sharing economy bring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 By conducting field interviews and sample survey in parts of the rural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ring economy in rural areas, finds the predicament of its development, explores the restraining factors,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developing sharing economy in rural areas, thus activates the rural resources, fosters new motive force fo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agriculture.

  Keywords: rural areas; sharing economy; development path

  当前,“滴滴搭车”“小猪短租”“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在城市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已经让大家享受到其中的便利与效益,共享经济是啥?在农村共享经济如何?发展共享经济会给农村带什么样子?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农村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这些已成为当前需要研究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其核心特质是对个人闲置资源的共享,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才是共享经济的核心实质。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因供给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闲散或空余的,而非专门为需求方提供的,供给方从商业组织演变为线下的个体劳动者,因此就产生了共享经济的平台公司。

  一、目 前 现 状

  为了了解农村共享经济的现状,通过对河南平原、山区地区6个村庄实地访谈和200份问卷抽样调查,进行了归类分析。一是农民对共享经济的认识。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对农村共享经济不了解的占54.2%、了解但对发展前景不看好的占35.7%、了解并认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只占10.1%。由此推断:农民对共享经济的认识有限、了解甚微,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对互联网都不了解,基本上没有在网上购物、贩卖过东西,信息闭塞和农民对共享经济认识、学习能力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民对共享经济的态度。调查数据显示:农民认为共享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好处、符合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占86.7%、无所谓并认为与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占10.5%、不支持并认为不符合农村发展方向的占2.8%、了解并认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只占10.1%。虽然仍有一小部分农民不认可共享经济,但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共享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表示愿意参与、值得期待。三是农村资源闲置状态。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耕地闲置占16.3%,特别是丘陵山区闲置更严重、村庄闲置占62.7%、房屋闲置占69.1%、人力闲置占53.3%、资金闲置(钱存银行)占95.8%、机械闲置占31.1%、畜力闲置占19.5%、其他闲置20.9%。农村闲置较多资源的是资金、房屋、村庄、人力和宅基地,所以,共享经济应从这几方面入手,兼顾其他方面。四是共享经济在农村逐步发展且日益壮大。嘀嘀顺风打车已在节假日搭起农民工回家、进城的有效桥梁,小猪利用民房构建生态农业体验、自然创意、田园生活可持续乡村美宿社区,农速通APP、020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交易,共享收获农场重构农民和市民的友好互动、和谐发展等等。这些都预示着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动力巨大。五是农村共享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障碍。农村产业发展较为单一、资源分散并难以整合、人才匮乏且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发展缓慢、物流体系建设不足等,时时刻刻制约着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

  二、现 实 困 境

  共享经济在农村发展日益加速,增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目前农村共享经济发展也面临各种问题和瓶颈,从我们抽样调查情况看,突出表现:一是体制性制约严重。当前分散的土地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原子化、离心化现象严重,加上小农经济在相当一部分农村仍占主导,小农意识仍然大量存在,农村资源整合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村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之间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影响了村民再组织化的积极性;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二合一,导致“政企不分”,引发农村公共集体产权不清,纠纷增多,引起农民对村委会管理的抵制情绪,集体经济的不公开、不公正运营,在一定程度疏远了农民的参与意识,整合农民及其农村闲置资源就难上加难了。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弱,缺乏为农民提供服务,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导致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村共享经济缺乏发展规划,共享经济是个新生事物,农村的很多领导还不知道共享经济是啥的前提下,留守农民就更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发展了。政府政策的滞后性也导致农村共享经济发展不可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近年来,由于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农民组织化的积极性仍不高,种地分散、经营细碎,现代农业科技在农村得不到推广和应用,人们仍然使用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古老的种地模式,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低。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人口素质低下。整体文化程度偏低,文盲率高,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使得他们在接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上显得较为落后。即使县、乡派技术人员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农民都不愿意学习,甚至抱着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三是农村金融面临“贷款难、贷款贵、抵押难”的突出问题,体制内农村金融供给规范,但明显不足,并且有日益弱化的趋势,对农村市场供给不足,产品单一,没有市场供给竞争,仍旧是卖方市场,导致农村金融相当大一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体制外农村金融供给活跃,但成本高、不规范、风险防范难度高,有非法金融发展趋势。由于当局对体制外金融一直持严管状态和农村金融需求旺盛,体制外金融供给利率逐年上升,很多已经接近金融利率管制红线,有的甚至已经超越利率红线。体制外农村金融组织自发性必然蕴藏一定的风险性、违约性,易受市场形势和政策变化的影响,长期游离国家监管体系之外,信息披露失真造成金融信号失真,风险防范难度高;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滞后导致金融维权难以受到保护,征信体系欠缺导致贷款人道德风险加剧,形成监管真空。体制内与体制外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一直是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和分工负责,也缺乏制度性、规范性的政策进行引导、指导。体制内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一直认为体制外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为非法、不合规、风险高、道德风险大,抱一种抵制、排斥的态度和做法,不愿意与它们进行交流合作。体制外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认为体制内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接地气、不了解民情、不通民意、贷款手续繁琐、抵押难,对体制内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是有恨有爱又无奈,长期以来也生出很多怨言和不满,双方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然排斥状态。四是共享经济信息化平台建设缓慢。政策建设资金缺乏,2015年以来“互联网+”概念提出后,农村虽然也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政策,政府也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但这些投资依旧呈现流向非农业部门趋势,直接投资在农村信息化上的资金仍然较低,成为制约“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大瓶颈。网络建设失衡信息更新缓慢,农村互联网普及增速缓慢,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相关农业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的网络建设滞后,网页信息更新少、网络平台互动性、网上农业信息不全面,农户的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难以满足共享经济发展的信息需要。共享经济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低,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大多停留在娱乐应用、网络购物初级阶段,缺乏信息化应用能力。特别是急需农村共享经济网络推广、平台运行管理以及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匮乏。

  三、发 展 路 径

  共享经济进入农业领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间环节,另一方面还要真正做到“共享”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真正起到帮助作用,“共享经济”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财产、资源、信息,与用户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一、改革创新,构建农村资源要素发展体系。(一)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体系。一是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开放范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允许农民自留地跨村组流转土地。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培育发展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市场,开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市场,允许鼓励进城农户在一定期限内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将土地整理开发形成的新增土地,未发包的可利用土地、预留机动地、交回和收回的承包地等优先安排给新增人口、失地少地农民。二是对于符合流转条件的经营性或私人性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土地使用者或受让者交纳一定标准的土地增值收益后,在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并依法进行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出资(入股)。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市场流转机制,实行土地出让、转让制度,纳入城乡一体的土地有形市场体系。三是按照平等原则,建立公开市场价值、对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实行同地同价补偿的分区补偿机制。只要土地的区位、条件相当,土地使用权性质和用途相同,对其补偿就应当一致,实现同地同价补偿。提交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直接补偿给农户,让集体经济组织从土地征收中退出,培育和发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四是建立和完善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托、对土地使用进行分区管理、对用地规模进行计划控制,对土地开发实行许可管制,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经济奖惩、对相关损失进行合理补偿,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处罚的一整套规划管制规则和管理制度。五是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法,统一的土地登记机构,统一的土地登记程序,统一的土地权属证书,城乡统一土地登记体系。不管集体土地还是国有土地,统一标准征收土地转用的政策性税费,统一标准收缴土地增值收益。在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开征契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和营业税,实现土地税和房产税的并轨,统一城乡不动产税制。

  (二)构建多元化、竞争性的、城乡互动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深化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改革,建构服务三农发展的商业银行体系。取消农村商业金融经营的行政区域限制,允许不同区域的农村商业金融展开跨区域竞争,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二是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继续支持国家粮、棉、油储备体系建设,同时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扶贫开发贷款等业务。三是设立社区合作金融机构,培育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和乡村银行,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组建土地互助银行和土地中介组织,培育土地资本化市场体系,建立适合其特点的有效监管体系和措施。四是建立区域统一的数据库网络信息平台,构建第三方交易支付、跟踪、信用评价与物流信息实时发布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立信贷登记、支付结算、农村不动产和固定资产抵押担保贷款等服务体系,完善区域资源市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将农村资源进行数据化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交易与外部进行有效对接。五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为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农业商业保险,保险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村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二、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规划,构建共享经济+互联网+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共享经济与农业的融合,目前可依靠的平台最具优势的就是互联网。在战略上重视农村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的途径和平台载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用共享经济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是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渐进的长期过程。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共享经济的顶层设计,制定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转向应用、服务体系等入手,将共享经济有机融合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一是设备共享。农业领域设备一般为产业链上需要用到的大型机器,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都是农忙时才会用到,其他时候只能闲置。这体现出农民的一个痛点:刚需、大额、低频。农业机械是必须的,但却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使用的时间集中,怎么办?在我国,各地的农机合作社承担了这一角色,帮助所在地从耕、种、收及加工全程机械化,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由于受地域和习惯的局限,农机合作社没能实现“分享经济”模式,使用率无法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使用范围也没有得到扩大,科学合理的构建互联网+农业的触角加快延伸到农机领域。二是人力共享。农村人力资源短缺成为目前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而现在看来,共享经济也许能有效的解决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即人力的共享。根据农业农忙和农闲的季节规律,可以实现忙时务农,闲时进城务工的格局。之所以在人力共享这一块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民职业培训没有落到实处是其症结所在。若解决了这个痛点,涌现大量为其量身定制的共享平台,对农民工返乡助农业发展以及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 ,对于目前发展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的农场来说,人力的共享在一定层度上也能缓解用人人手不足,人力成本过大的问题。三是农技共享。目前我国农技服务缺口仍然较大,市场严重不成熟。国内农技共享一是体现在线下,有些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他们的农场成了教育培训部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习基地。四是土地共享。土地流转在国外一直都可以放开手脚去做,所以,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许多租赁平台做得风生水起。在国内,经过三权分置、取消农业户口等一系列意见发布以后,土地流转的这个话题也不那么敏感了,目前在国内较大的网站为土流网,其创建于2009年,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累计了数量可观的用户,在农村节约闲置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有明显成效。五是物流共享。借鉴城市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困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或许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去实现,如“乡村货的”,主要是让乡镇拉货的司机和供货的店主相互找到对方,但它可以让货车司机减少空车运行,提高运输效率,节约成本。

  (三)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其职业化,构建城乡人力资源双重循环回路。一是构建城乡人力资源双重循环回路。农村不应只是“抽水机”,应建城乡人才“回流通道”,针对16岁以下农村青少年,纠正“离农化”倾向教育;16岁以上的,应建立完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农业现代化,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根据不同职业需求,分别提供各种培训和教育服务。提升农民职业化、专业化,培育农民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合理流动。采取有效改革吸引部分有志青年到(返)农村,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并给荣誉和物质奖励的优惠,吸引更多的人流向农村。重新构建城乡人才双重循环回路,为“三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整合渠道培训资金来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重点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构建农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三是提升农民共享经济的应用能力。共享经济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供需的利益诉求。所以,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化和互联网应用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和水平。以此为突破口,举办信息化和互联网应用展示培训,系统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提高农民的“互联网+”的信息化能力,对农民开展应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培训,提升农民信息供给能力、传输能力、获取能力,特别是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返乡创业,政府在税收、网络开通、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示范带动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村共享经济的共建、共商、共享机制。

  (四)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社组织。一是巩固和培育经济专业合作社,加强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建设。二是构建土地、金融、劳动力、信息技术等要素合作社,整合要素资源,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三是在乡镇范围内,组建跨行业、跨村组、跨专业的村社共同体。把农户、村组自治组织、合作社、协会与理事会、社会组织等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新的价值利益共同体。

  借助互联网,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农器具租赁,农村闲置人口再就业,农村闲置土地流转,各种资源再次得到利用。改变传统思想,让资源共享,达到共赢目的,“互联网+信息化+农业”将会成为新趋势,共享经济模式也将融入农村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7月。

  3.陈红川,“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1月。

  4.王艳华,“互联网+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模式,人民论坛,2015年8月。

  5.金志广,鹤壁“互联网+农业”实践探索,农村工作通讯,2015年9月。

责编:安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