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制度的低成本扩张 渐行渐远

2012-08-09 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代理人制度实际是低成本的扩张,但这个时期已渐行渐远,迹象就是从2010年开始显现,营销员规模不断地萎缩。原因就是代理制正暴露出的各种弊病。

  “保险行业整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踏实下来慢慢做的话,我相信保险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同时也会沉淀一批人。保险业的很多东西都过激,每家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初级阶段的特点,这样的环境下,我觉得每个保险人都想着怎么能让自己降降躁,就可以了。”

  《证券日报》保险周刊:您从1996年接触保险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见证了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被称作保险的黄金十年。保险业发展到现在,与您最开始进入保险业时的预期有没有一定的差距?

  王绍锋:保险的黄金十年其实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的。我们是讲大环境上,比如城镇化的进程,每年有1000万的农民进入城镇生活,他们的需求,不是单指保险的需求,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住房的需求、医疗的需求、工作的需求、消费的需求,这些需求在内的很多方面拉动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在这十年当中是发展最快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行业在这十年相应的,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说,保险业的黄金十年是成立的。

  当然,保险业在这十年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保险代理人制度正面临瓶颈,保监会也已经看到这点,去年10月保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营销员体制改革课题成为业内不得回避的问题。

  代理制正暴露出的各种弊病,有三方面:

  一是“双重税”的压力,营销员作为个人要交个税,同时营销员还属于个体,还要交营业税。再有就是社会福利的缺失,比如享受不到五险一金,这也引起很大的争议跟矛盾。另外,营销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说是个体要交营业税但他并没有营业执照,说是险企的员工也不是,险企不跟他签订劳动合同,因为他只是代理保险公司的产品;在劳动纠纷时没有明确的说法,营销员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

  《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友邦保险作为国内营销员体制的引入者,一直坚持其主要依靠营销员渠道的方向,那这跟行业逐渐进行的体制改革不是背道而驰了?

  王绍锋:遇到瓶颈不一定是走不下去了,代理制在全行业内看是遇到瓶颈,但每个小的个体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友邦从进入中国就一直是主要依靠营销员,这是他的特色,尽管依靠营销员,但他知道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好业务,算是他自己的高招。

  同时保险业在现行的代理制度下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聘才”。好多年前就有寿险公司开始所谓的聘才,就是为了刺激营销员招募,在短时期内给予招募者和被招募者可观的额外收入。此举致使一段时期内行业中的营销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非正常流动。保险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但聘来的全是“才”吗?就要要打个问号了。

  《证券日报》保险周刊:时下的代理体制改革是业内的一个热点,我们了解长生北分已经有营销员转为合同制的员工,那代理制度改革将给长生北分带来一个怎样的影响?

  王绍锋:营销员转为合同制员工肯定要增加公司的成本,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优秀营销员转为公司的合同制员工,在享有社保的条件下可以更长期稳定的从事保险销售工作。长生人寿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推出了育成经理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也得益于长生人寿的日方股东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在这方面的经验,日本寿险业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始终采用合同制雇员来销售保险,日本生命更懂得制定怎样的管理制度、薪酬体系能控制公司的营运成本,做到开源节流。长生人寿做的是将日本的成功经验加以引进,并将其本土化发挥其优势。

  员工成本增加后,如何提高效益,这是我们制度的核心。员工合同制是我们希望给营销员一个希望,从制度的方面对其进行引导。(刘敬元)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