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一季度是增长的谷底吗?
2012年一季度的GDP增长率“意外”地下了一个台阶:与2011年同期相比只增长了8.1%。回顾一下去年四个季度的GDP同比指标:9.7%、9.5%、9.1%、和8.9%,能够看出下滑的趋势还在延续。
一季度GDP的环比指标为1.8%。这个数据的历史资料少,难以纵向比较。但是如果简单折算为年增长率的话,已经低于温总理不久前宣布的7.5%的增长底线。这样看来,一季度的增长率是不是这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帮助我们预测短期未来增长趋势的先行指标之一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发布的PMI指数早在去年11月就见底49.0,之后持续四个月回升,分别为50.3、50.5、51.0、和53.1,显示经济正在稳步复苏。
然而3月22日汇丰公布的PMI指数创出4个月以来的新低。此前虽然连续3个月上升,却是连续5个月位于50以下,显示没有理由乐观。如果两个PMI数据都足够可信,那么我们只能认为各类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冷热不均,中小企业的困难在加剧。
其实,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不是什么意外。
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在出口导向型的增长道路上走得太久,已经接近这条道路的尽头。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并且转变到新的增长道路,那么经济增速下降直到停滞是注定的。不确定的只是停滞会如何发生,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是,各地的大批新兴产业名单基本雷同,建设方法也没什么新意。瓶子虽然是新的,但里面装的还是旧酒。尽管不是绝对不可能取得突破,但突破是小概率事件。
危机是否可以促进转变?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没有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反而强化了旧的增长方式。这场危机产生了双重效果:一是让中国的出口导向道路变得更短,中国经济更早走到尽头;二是迫使中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含的政策工具大多是为现有增长方式设计的。因此,2009年以后的复苏仍然是在出口导向的道路上。当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对经济浪潮消退之后,已经走到尽头的增长方式暴露出疲态。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人民银行提出了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目标,但还没有做到。货币政策的顺周期特点依然明显。2009年一季度开始过度宽松,2011年二季度开始又向过度紧缩方向发展。
促增长的选择有二:在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放松货币政策是必须的。比放松货币更好的选择是改革体制、转变增长方式。但是后一选择的时滞更长,需要及早启动。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