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工资收入只占GDP8%说法遭质疑
王小鲁表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是个非常不完整的统计口径,远远没有囊括所有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目前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约为3.5亿人,扣除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老板、自由职业者,城镇的工资劳动者大约有3亿人,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这个统计口径只包括了1.3亿人,不足一半。此外,这个统计数字也没有包括农村地区工资劳动者的收入,更没有包括农民收入。至于灰色收入,他认为这跟工资收入完全是两回事。
按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的数据,2008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48%。王小鲁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偏高,但绝不至于只有8%。他表示,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但作为学者,说话要有根据,不能凭自己的想象编数字。
“中国还有个特殊性,就是我们还有近一半农村人口,而农民的农业劳动收入不是以工资形式获得的。因此,仅仅说工资收入,也不能说明问题。”王小鲁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也称,郎咸平提出的8%确实是大大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工资收入水平。
根据李实的计算,目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约在35%,若扣除约占劳动者报酬三分之一的农民收入,全民的工资总额占GDP比例最低也在20%左右,远远高出郎咸平所说的8%。
真问题vs 伪问题?
“郎咸平的计算可以说是一个伪问题。现在只去说工资性收入或者基本工资占GDP比例低都是没有意义的。收入分配的确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不能闭着眼睛说话。过分夸张工资收入占比低的问题,可能反而对收入分配改革会形成新的阻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收入分配学者表示。
如果郎咸平此言说的是伪问题,那么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李实认为,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初次分配中政府拿多少,国民拿多少,而是政府用所得收入做了什么,是否用在百姓身上。
苏海南认为,最近中央历次会议都强调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可以说两个偏低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同时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并抓好落实,努力提高两个偏低。他同时提醒,在收入分配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应采取实际措施加以解决。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前前后后已酝酿数年,但是由于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一直没有出台。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2012年的重点改革内容。同时承诺,今年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据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收入分配学者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今年将会出台,对改革将有一个实际推动作用。
李实则认为,当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能否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下决心推动改革实际进程。
“收入分配改革的阻力非常大。高层必须形成共识,有强烈的意愿来推进改革,否则就可能会继续拖延下去,导致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李实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