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鱼翅消费额每天1亿 人工合成可以假乱真
据了解,中国并非鱼翅原料的主要产地,因此,商家需要从西班牙、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菲律宾等国家进口。目前,我国鱼翅进口税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更大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以各种手法进行鱼翅走私的活动。
据海关统计,近五年来,查获案件超过40起,案值达6亿多元,查获各类干鱼翅、冻鱼翅超过一千吨。
主持人:
需求是最大的对手,有了需求,人们就可以去研究一些合成的鱼翅,同样有了需求,人们就可以去想办法,去走私。我们再看一组数字,这是人民网提供的,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面,全世界鱼翅贸易的总量从不到4000吨,激增至14000吨,其中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鱼翅消费,占据着全球鱼翅贸易和消费的95%以上。
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教授,说到这样的一个数字,你就可以看出来,主要都是中华文化圈在消费这样的鱼翅。有可能吗,把鱼翅消费的文化从根上给它除掉?
王锡锌:
坦率说,关于鱼翅的消费文化到底是不是一种,是一种低度文明的,或者说我们饮食的文明程度比较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有人指出,一味地去贬低我们自身的饮食文化的某些传统因素,它可能是一种文化不自信,或者说后殖民化这样一种心理作祟。
但是从动物保护或者饮食文明的角度来说,毕竟消费鱼翅还是存在很多反对的声音,所以这种声音,不同的声音,当然,是可以多元并存的,但是我觉得,如果说从这种鱼翅的消费来说,我们要看这种文化,首先要弄清楚,这种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因为鱼翅的消费的文化,它应该说主要的不是在民间,鱼翅的消费不是居家的消费,居家消费并不是主要的,而且主要是在公务、商务这样的活动中,特别是公款的消费,如果说我们真正要反思这种文化,或者说反思这种文化的根源的话,必须要改变那种公款消费的模式,特别在公务和商务消费中要鼓励。
主持人:
您说到这儿,我刚才提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您别忘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如果是公务消费,那怎么解释香港和台湾的鱼翅消费量也很大?
王锡锌:
实际上这种文化因为是从传统的中华文化,我们并不仅仅是像中国大陆的文化。今天可能大家都在反思,如果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细分,我们可以看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消费的95%里面有多少是在大陆消费的,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去对这种饮食文化进行反思,它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觉得从根源上遏制,这是关键。
主持人:
好,谢谢王教授,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实际上让人们陷入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像鱼翅这样的话题,是吃还是不吃,吃要么就是假的,谁都不愿意去消费一个假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吃真的话,反而对你的身体有伤害,我们不妨问自己,面对这样的一种让人割舍不得的东西,我们难道真的就不能放弃吗?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