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锣氨气泄漏污染肉处理结果30天后仍未公开
谁在说谎?
此前,张新坡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媒体报道的30吨肉遭氨气污染是不真实的,出现氨气泄漏的冷库是一个“急冻”车间,并且是一个小隔断间,是在维修时出现泄漏的。
但是,据齐鲁网在报道中的描述,4月1日上午泄漏事故发生时,现场有大量待加工肉品直接暴漏在氨气环境中。在多名员工先后中毒昏倒入院的情况下,厂方仍然命令员工继续对污染肉品进行加工处理。而这批受到污染的肉品最终是否流入市场,目前还不得而知。
令人不解的是,当《金锣氨气泄漏30吨肉去向不明》的报道传遍网络之时,金锣方面在对本报记者表示“媒体报道不实”的同时,却没有给公众和媒体更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对此,钟兰安表示,一个造成40多人中毒的事件发生在一个隔断间有点不合常理,媒体是消费者的另外一双眼睛,当消费者看不清事件的真相,消费者的知情权无法满足时,消费者只有依靠媒体的披露来了解。企业在不能就事件给公众以清楚说法的时候,媒体有质疑的权利。
钟兰安表示,金锣作为此次氨气泄漏的主角,应该第一时间将事件的经过对外进行披露,包括拿出一些有说服力的现场图片。如果当时的氨气泄漏真的造成了食品的污染,企业应该正确处理,如果将有毒的食品对外生产和销售,企业会触犯法律,而买到有毒食品的消费者可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偿还。
在钟兰安看来,金锣发生的氨气泄漏造成40多人的中毒事件,当地政府已经介入调查和处理,相关机构在对外披露中毒人员的同时,还应该对车间内的食品情况进行对外披露。
“一家食品企业,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问题,金锣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对事件进行真实的披露,消除各种怀疑和猜测。”钟兰安告诉记者。
而本报记者致电曾经参与金锣氨气泄漏事件的德州市临邑县宣传部了解情况,由于处于五一放假期间,记者没有得到更准确的消息,对于金锣氨气泄漏30吨肉污染事件及中毒40多员工身体恢复情况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夏 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