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招标成腐败温床 多家央企被要求自查

2012-08-07 08:3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铁路招标“私相授受”,多年来已成痼疾。虽有刘志军案的“前车之鉴”,但仅靠央企系统自查,真能遏制招标腐败?

  《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方面证实,近期,曾参与高铁招投标及项目建设的多家央企,正在国资委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开展集中教育整治工作。工作的重点包括自查自报“支付或变相支付好处费、违规转分包工程、违规转让出借资质证书”等问题。

  这几家央企包括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下称“中铁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能建”)等。

  上述央企的多家官方网站上,都能找到其下属单位组织开展招投标问题教育整治活动和专项清理的工作通报。

  中能建的官方网站消息称,8月3日,其下属北京设备厂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和风险岗位人员学习《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的通报》(中办发电[2012]9号)等文件和法规。

  根据财新网的报道,就在8月3日当天,铁路系统内部通报了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涉嫌违纪的六大问题。通报中最严厉的一项称刘志军为山西女商人丁书苗谋取中标30亿元的项目,对中间人在工程投标活动中收取咨询费知情。

  京沪高铁审计 多家央企出问题

  招标过程中的“好处费”,是最显眼的腐败行为。除此之外,招标中的其他违规行为,与高铁建设相伴始终,也被审计部门屡屡查出。

  据审计署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结果,京沪高铁的招投标,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违规、不规范行为,可谓应有尽有:

  一是招标不规范甚至规避招标。

  在京沪高铁正线、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和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沪公司”)、上海铁路局等建设单位存在标书审核不严、未按规定招标等问题。

  京沪公司自2009年10月起,未经招标采购滑动层材料71.80万平方米,涉及金额2833.73万元,并在2010年3月公开招标后,继续以应急采购的方式从未中标企业采购130.35万平方米,涉及金额4952.51万元,且有86.2万平方米的供应单价高于中标企业的单价,合计高出391.80万元。京沪公司2009年8月在桥面防水材料招标中,未按招标文件要求评价企业最大履约能力,将12个物资包件授予了10家供货商,合同金额6.98亿元,不符合招标文件有关按照最经济原则确定中标人的要求。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电建下属)投标书中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有54人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与实际不符。

  上海铁路局在上海虹桥站建设中,将应招标的工程咨询和桩基第三方检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

  二是“内定”招标和排斥潜在投标人。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京沪高铁咨询业务、南京南站应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的招标时间分别为2006年7月、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但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三局、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中标单位在此前的2006年3月、2006年2月、2008年3月就已分别进场开始工作,涉及合同金额44.46亿元。

  2009年6月,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发布准入铁路客站装修装饰和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名录后,京沪公司在曲阜东、常州北等站房工程招标中与名录内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下属)、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下属)2家企业签订站房装修装饰工程合同6份,排斥了潜在投标人,涉及金额4.9亿元。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