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A股觊觎商业价值 组团“征战”伦敦奥运

2012-08-09 08: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7日下午,当刘翔夺冠的希望最终在伦敦奥运会110米栏预赛的赛场上被第一个栏无情狙击之后,这位被国人投以巨大关注力度的体坛巨星也因跟腱受伤而不得不以戏剧性的一幕结束了其奥运之旅。

  其后,虽然有关刘翔受伤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但似乎有关刘翔此次奥运表现将带给其赞助商何种影响的话题却更被人关注。

  对于四年一届的奥运会而言,其商业价值的巨大空间早已成为了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这对于征战在资本市场中的而言,也同样充满了吸引力。

  “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奥运会上。如果能够把握一定的时间和机遇,对于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提升将是巨大的,其给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8月7日,中兴通讯(000063.SZ)的一位有关负责人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作为中兴通讯的合作伙伴,由其提供“赞助”的中国帆船队在伦敦奥运会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艇比赛中一举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队该项目的突破。“赞助或合作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金,这无疑将为其合作的企业带来一个新的营销机遇,而这种利好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直接体现,但对于公司而言,这种利好效应将是长期持续的。”

  据记者统计,目前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直接提供赞助的国内外企业达61家,其中上市公司共计29家,准上市公司1家,上市公司14家,而这还仅仅是以赞助商名义鏖战“奥运商机”的商家。如果算上类似如中兴通讯般以“官方合作伙伴”的名义赞助的,以及如交通银行般与运动员本身签订代言合约的上市公司,那么涉及到此次奥运的A股上市公司则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将达到30多家以上。

  中粮系领衔奥运赞助团

  当电视广告上,刘翔拿着一盒伊利牛奶问道“我能更快吗”?当国家花样游泳队的姑娘们如出水芙蓉般从电视屏幕上向你大喊:“相宜本草助阵中国花样游泳队出战伦敦奥运”、当一个个奥运冠军胸挂金牌的头像印在中粮集团出品的各类食品包装袋上,对着你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恐怕很难有人不对其广告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奥运效应带给企业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

  对于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的伊利股份(600887.SH)而言,其自2005年签约北京奥运会以来,伊利的品牌价值已从2005年的136.1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01.35亿元,而到了2011年,伊利的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374.51亿元。

  据记者统计,此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官方赞助商名单中,这14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饮料、食品、电子和纺织行业。

  除了生产牛奶的伊利股份外,既有以生产国酒茅台著称的贵州茅台(600519.SH),还有来自于南北地区的两大啤酒集团——珠江啤酒(002461.SZ)和燕京啤酒(000729.SZ)。

  而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生化(000930.SZ)、中粮屯河(600737.SH)以及中粮地产(000031.SZ),也直接形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大的赞助商体系。

  TCL(0001000.SZ)、四川长虹(600839.SH)、美的电器(000627.SZ)则早已经不是第一次赞助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了。

  早在2010年,TCL“奥运冠军签名售机活动”便名噪一时。2007年便与中国乒乓球队成功“联姻”的四川长虹,更是以“中国乒乓球队专用产品”的名义与中国乒乓球队在市场推广、品牌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除了上述几家上市公司外,浪莎股份(600137.SH)、福田汽车(600166.SH)、雪莱特(002076.SZ)、乐视网(300104.SZ)也同样出现在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赞助商的名单中。

  显然,奥运赞助的回报往往是可观的。

  “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会,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北京发改委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分析道。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