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中村租房客外迁 三环外城中村应需而涨

2012-09-06 09:07    来源:东方今报

  消失的城中村,承载着诸多历史记忆,也应让人们铭记。许多新市民在这里挥洒青春与汗水,在这里成长,失去了城中村依托的他们该何去何从?保障房供给不足、远水难解近渴,城市外围应对庞大的住房需求而重新兴起的“城中村建设风暴”政府又该如何面对?显然,消失的城中村是一道考题,而“出路”则是我们唯一要探索的答案。

  【现象】

  郑州城中村此消彼长

  “我国的省会城市,没有哪座城市像郑州这样,有这么多城中村。”说这句话的时候,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姜海感慨万千。

  从1953年只有十几万人的小城郑县到现在的郑州,这个过程是城市包围农村的过程,也是农村割据城市的过程。“这是历史的欠账,肯定要还。”姜海说。

  2006年年初,在城中村改造实质推进之前,郑州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全面、仔细的摸查。结果显示,郑州市建成区内,共有124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这些村子占地70平方公里,接近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涉及人口30万人。

  “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建筑密度大而杂乱,私搭乱建造成的安全事故不断,没有必要的安全消防通道,道路、上下水管网、暖气和燃气几乎没有”。在这里,农耕文化逐渐被不城非乡的“孤岛文化”取代,与周围高楼林立、环境舒适的城市生态相比,“脏、乱、差”的城中村颇显另类。

  因为城中村改造,在此“蜗居”的打工者们只能另谋“出路”。在没有数量充足、价格低廉房源的前提下,他们被迫迁移到城市更外围的村庄。

  大量租房客的拥入,让郑州北郊的张家村、二十里铺等村庄,又掀起了一场新的“城中村”建设风暴。“建得太快了,以前都是三四层楼,现在都是七八层甚至更高。”家住主语城小区的王先生所说的这个村,便是文化路与三全路交叉口附近的张家村。同样,在陈寨、庙李等村,很多房子都在十层以上,有的甚至安装了电梯。

  “一边拆,一边建,旧的没拆完,新的又建起来”,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

  【期望】 “蚁族”都能住上公租房

  城中村对城市发展来说是一块“伤疤”,但对于大多数来郑打工者来说,却是他们在外打拼的“根据地”、一个“窝”、一个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中村为郑州经济发展孕育了一批精英,这里走出了无数来到郑州打拼的高学历人才、IT人士、文化广告创意人员等。从这一意义上讲,100多万城中村新市民支撑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如今,当郑州市区里的城中村拆迁后,那些生长在别处,奋斗在郑州的人,又将住到哪儿呢?

  26岁的餐馆厨师齐志远来自信阳,因为城中村改造,他从住了近3年的聂庄村搬到了花园路北段的邵庄村。如今,聂庄村已经拆迁完毕,他还没来得及为其惋惜,就又听到了“3年内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全部启动”的消息,其中邵庄村计划于2013年启动改造。

  齐志远现在住的房子每月租金360元。“如果邵庄村也拆迁改造,我上哪儿能租到这么便宜的房子呢?”他说,城中村一个个消失,像他这样的打工者要么就掏高价在市区里租房,要么搬到离市区更远的地方。

  其实,齐志远心里还有个期盼,就是在城中村消失前,他能住上政府的公租房。

  “我都打听过,廉租房主要针对低保户,经济适用房有户口限制,而且已经开始停建,最适合我们这些人的就只有公租房了”。郑州公租房的建设能圆像齐志远这样的“蚁族”们一个梦吗?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