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涨价倒逼天然气价改 石化双雄垄断饱受诟病

2013-04-04 09:44    来源:时代周报

河南洛阳市民在排长队抢购燃气

  2013年3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市民在新奥燃气新区营业厅排长队抢购燃气

  地方倒逼天然气涨价

  本报记者 刘丽琦 发自北京

  吉林涨价了,天津也涨了,下一个会是谁?

  4月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北京银行门外,排队买气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尽管国家发改委公开表态“天然气4月大幅调价”是无稽之谈,却并没有打消人们买气的热情。

  事实上,自今年1月以来,江苏、浙江、吉林等地纷纷召开居民用燃气价格调整听证会,预期上调居民用天然气价格。

  “发改委只是说4月份不涨价,但地方政府经过听证之后自行涨价是正常的。现在看,全面涨价已成必然,地方调价可能倒逼全国性天然气价改。”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林伯强告诉时代周报。

  对外经贸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王炜瀚则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天然气价改的内涵是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定价机制,现在提出要把成本加成法改为净回值法,本质就是天然气价格同可竞争能源竞争形成的价格。”

  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天然气行业被国企垄断,如不打破上游垄断,破除上游准入障碍,允许各种背景资本进入,那么就很难让天然气真正走向市场。天然气的价改也很难由市场竞争选择,最终为天然气价格埋单的人就是终端消费者,必然伤害消费者的利益。

  两广试点难推广

  作为清洁能源,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迅速, 2012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1471亿立方米,增长率达13%,占一次能源结构比例从2010年的4.4%上升到2012年的5.5%。

  虽然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天然气终端市场需求快速扩张。但由于储藏量和勘探能力的限制,我国天然气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发改委今年1月公布的2012年天然气行业运行简况,去年全年进口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将当时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天然气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法定价,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

  所谓天然气的“成本加成”法,简单地说是成本加利润,这种方法多为发展中国家采用,可以限制生产者取得垄断利润,维持比较低的天然气价格。

  但它也存在成本难以衡量,可能导致用气浪费,企业缺乏动力提高效率等问题。而市场净回值法是指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商品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商品物流成本(如天然气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销售各环节的价格。

  “过去天然气价格不高,很多人觉得成本加成法好。但如果考虑到供气环节缺乏竞争,进口价格是谈判的结果,若是没有可竞争能源价格的竞争约束,进口企业的价格谈判动力会削弱,成本加成制定的价格可能会更高。可替代能源品种的不要只盯着国内稀缺的高价资源,而要把国内优势资源放进去,给予它们合理的权重,否则定价机制改革就没有意义了,其结果只能变成不断地涨价。”王炜瀚说。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