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渐得控制 “创富板”逐步缩水

2012-10-30 08:3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自2009年10月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时,创业板最初拥有总市值约1400亿元,到如今总市值一度突破9000亿元。三年间,创业板公司创造了A股最高的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发行价格及募集资金,并批量涌现出大量亿万富豪。

  但至今,创业板新股“三高”现象已经不再如最初那样明显,而随着股价回归理性,曾因创造多位富豪大股东而被贴上“创富板”标签的创业板,多位富豪的纸上财富也在不断缩水。

  “三高”渐收敛

  2009年12月15日,创业板第二批公司发行时,高发行市盈率开始频频现身。金龙机电、阳普医疗等均创出百倍以上市盈率。一年后的2010年底,第二轮高潮中,沃森生物、新研股份等发行市盈率再度频创历史新高,新研股份更是创出150倍历史最高发行市盈率。

  但据Wind资讯统计,自2011年3月铁汉生态再创超百倍发行市盈率后,发行市盈率开始逐级回落。今年以来,仅华录百纳于年初创出82倍发行市盈率,而绝大多数已降至50倍以下,甚至如科恒股份更是创出12.94倍历史最低。即使在9月底上市的蒙草抗旱也刚刚超出20倍。

  同样,在发行市盈率下降后,发行价格也随之下降。2010年底,汤臣倍健发行时,发行价高达110元,发行市盈率达115倍以上。而自2012年以来,发行价最高为南大光电的66元,即使如此,其发行市盈率仍仅为18.86倍。

  超募资金方面,尽管仍有如南大光电出现大额超募现象,但自2011年如星星科技募资不足预期的现象也开始陆续出现。其中,拟募资高达12.10亿元的银邦股份最终仅募得资金净额约8.92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25%规则成为限制新股“三高”的利器。该规则具体是指证监会规定,根据询价结果确定的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须补充披露相关信息,而证监会可要求重新询价,或要求未提供盈利预测的发行人补充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盈利预测报告并公告,并在盈利预测公告后重新询价。

  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创业板“三高”回落更是市场低迷造成的。实际上,新股“三高”并非创业板独有,而是A股估值整体偏高所带来的普遍现象,其根源应在退市制度。长远看,只有严厉的退市制度才能约束新股“三高”,但目前来看,包括新的退市制度也尚未对高价发行形成太大压力。

  纸上财富缩水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若不考虑实际控制人,仅对第一大股东为自然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统计,按照昨日收盘价计算,仍有231家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令其大股东持股市值超过亿元,其中35家创业板大股东身家在10亿元以上。

  而汤臣倍健大股东梁允超、智飞生物大股东蒋仁生、碧水源大股东文剑平等三位持股市值更是超过50亿元。

  但同样来自Wind资讯统计,截至昨日收盘,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8299.58亿元,而若以这些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其合计总市值高达12395.31亿元,由此计算,截至昨日总市值水平已较所有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总市值合计减少逾4000亿元。

  若以二级市场股价涨跌情况来看,201家创业板公司昨日收盘价较其上市首日出现超30%下跌。其中,92家跌幅超过50%。总体来看,二级市场投资者多现亏损。

  而股价下跌、市值缩水,也令上述很多大股东账面财务出现缩水。如智飞生物,尽管其股价较20.20元低点已大幅回升近五成,但蒋仁生持股市值仍较其上市首日减少逾16亿元。持有向日葵20858.52万股的大股东吴建龙是市值损失最惨的富豪之一,若按向日葵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吴建龙持股市值同样曾高达50亿元,但截至昨日收盘,其持股市值已经大幅缩水至14亿元左右。

  一位私募公司负责人认为,业绩表现不佳应是大股东财富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但除了公司自身原因外,经济不振,市场持续低迷也严重压制了二级市场估值水平。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