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后创业板估值引激辩 后市走势业绩主导

2013-05-23 08: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创业板指

  大跌后创业板估值引激辩 后市走势业绩主导

  在创业板指数重上千点之时,创业板是否存在估值泡沫的争辩也随之而来。昨日创业板指数也大跌3.15%。部分投资者认为产业资本的密集减持表明,二级市场高涨的热情并未获得产业资本认可,板块存在估值泡沫。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创业板行情与2009-2010年中小板行情完全不同,主要是公司业绩增速引导,后市走势还是要看业绩。

  是否存泡沫引激辩

  本轮创业板部分个股的上涨,带动整个板块投资热情,使得创业板指数重回1000点上方。从整体业绩的角度看,短期板块估值偏高。有机构统计分析认为,创业板一季度盈利49.2 亿,同比下降1.6%,低于非金融企业5.2%的盈利增速。估值方面,创业板市值1.1万亿,占主板市值22.7万亿的5%,而利润占比仅为0.9%。

  而在产业资本减持方面,小盘股以及创业板的净减持金额已经接近历史高点。历史研究表明,产业资本密集增持预示着市场底部的确立,密集减持则预示顶部确立。创业板在去年11月底出现产业资本密集增持,预示市场反弹的开始;而近期出现产业资本的密集减持,这预示市场顶部的形成。

  也有机构指出,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速下台阶的过程中,小盘成长股具有长期超额收益。美国、日本70年代进入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滞胀阶段,股市长期低迷,但小盘股获得持续超额收益,转型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成长行业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如电子通讯、精密仪器、服务业、食品等。当前的创业板,投资者为成长付出溢价,部分新兴行业业绩高增长带来了估值提升,实现戴维斯双击。而2009-2010年中小板行情则完全是流动性推动。

  短期存风险 后市看业绩

  短期来看,创业板中部分个股的风险不容忽视。当前创业板相对沪深300市盈率进一步扩大至5倍左右,较历史均值高50%,且在产业资本加大减持、新三板大范围扩容及IPO重启临近等多重不利因素下,其中高估值伪成长个股面临快速回调风险。

  后市部分业绩较好的个股,依然存在机会。有机构分析认为,本轮创业板大涨的最重要动因是业绩增长。终结创业板行情的,不是流动性的变化,而是业绩增速变化。业绩增速差异推动创业板上涨,创业板的行情终结,也只能是业绩无法实现预期,而不是流动性发生变化。预计那些中报业绩增速依然保持强劲增长的行业或公司,股价还将保持强势。当然,当高增长公司的估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股价也可能“滞涨”。

  (记者 刘伟)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