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股市能否迎来“二次改革”

2013-01-04 11: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基本面透出向好信号,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宏观经济预期好转,股市一改2012年前11个月的“死气沉沉”,逐步显示出企稳回暖的信号。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或将是股市“改革年”,包括新三板挂牌、新股发行改革走向深入都将是新亮点。

  事与愿违的中国股市期待“二次改革”

  2012年中国股市注定让九成以上的专业人士跌破眼镜,在2011年底各方普遍看多的背景下,十分不给力的股市在2012年里上演了一出不折不扣的震荡下跌戏,指数点位告破2000点,进入“1时代”;近800家拟上市企业放缓上市,政策性指令再次挑战市场化的神经,中国股市未来何去何从,改革之路和着力点在何方,成为市场各方的聚焦所在。

  回顾2012年前11个月的走势情况,不得不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无奈、折磨、挣扎”。股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看大盘,大盘偏偏走出了M形双顶走势,在2月和5月创出年度超过2400点的高点之后,呈现出漫漫熊途的走势。

  面对一波接一波的下跌浪潮,股民不知所措、机构高调唱多、监管层频推利好,证监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维新年”———近70项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密集修改出台,各项改革全力推进,事与愿违的是,股市并不买账,走势依旧我行我素。

  就在市场担心此轮反弹或将归于震荡之际,A股年底却走出了强势的冲高行情,沪指一举站上2200整数关口,市场情绪明显转暖。

  “宏观经济并未真正得到全面复苏、经济增长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市场各方对股市跌跌不休的注解。但除此以外,对于股市本身,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是否还存在制度性掣肘,需要动真格进行“二次改革”,考验着监管者、参与者和各路专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助力大盘反弹

  近期,基本面透出向好信号,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宏观经济未来预期好转,这是股市反弹的根本动力。

  就消息面的角度来看,2012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继续扩大;去年前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均同比增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3%,为去年以来首次同比上升;今年将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2012年12月份重大项目审批公布数量已达94个等利好消息不断。

  就市场情绪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传达出的积极的政策信号,给予投资者信心,短期性利好的不断传出使得抛压并不严重。

  此外,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呵护不断显现。在着力疏通“IPO堰塞湖”、严把上市关的同时,监管层还通过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实现机构的跨行业运作,如银行再次扩大基金设立范围等,这些措施都利好市场。

  申银万国分析师钱启敏认为,去年年底大盘再接再厉,既有对年K线收阳、扭转年K线三连阴的热望,也有部分基金为了改变业绩不佳或者排名靠后的困境,不惜大干快上、放手一搏的冲动,导致大盘“众人拾柴火焰高”。

  今年股市或将进入“改革年”

  当前,宏观环境正在朝着对A股市场有利的方向发展,股市具备了向好的基本面条件。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大股市改革力度,推进全面改革,恢复股市信心,才能使股市的运行与经济基本面形成良性互动。

  盘点当前股市问题和可供用力的方面,可以发现,如下问题或将成为今年资本市场“二次改革”着力点:

  ———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渠道不再单一

  根据十八大报告,多层次资本市场将加快推进,预计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新三板将于明年正式挂牌。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超过200家,挂牌时预计更多的主板排队企业和新兴成长小企业将登陆新三板。

  新三板的挂牌,意味着企业上市途径将呈现多元化,不仅是IPO公开发行这一条路,通过新三板转板登陆主板,亦将成为企业的新选择。

  ———新股发行正常开闸,发行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定价这一最核心的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破解,发行制度改革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目前,中国证监会公开了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报企业情况,此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提升市场公开性。

  虽然流程是理顺了,但股市不断下跌使证监会放缓了新股发行的节奏。截至2012年12月底,830家企业排队等待审核,无疑是行政化干预挑战了市场化的方向,也影响了发行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在市场各方强烈的呼吁和预期下,预计今年新股发行将正常开闸,部分排队企业将登陆新三板,以期今后转板登陆主板。

  ———规范借壳上市,重拳打击内幕交易

  并购重组向来是信息不公平的高发地带,为了贯彻三公原则,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的问题与解答》,明确证监会在审核借壳上市方案中,将参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重点关注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是否符合证监会有关治理与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等方面是否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除了出台规定防范内幕交易外,证监会或将继续加大稽查打击力度,提升资本市场执法水平,从源头上的上市公司、中间环节的各路中介机构以及内幕信息知悉的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全方位教育和排查,实现内幕交易采取“零容忍”。

  ———发展公司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主板初具规模、创业板发展良好、新三板箭在弦上、区域股权市场整顿试水,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具雏形。

  结合国务院关于交易所清理整顿的文件,各地方政府探索建立的股权交易中心有望成为四板市场建设的试点,成为全国集中统一的新三板市场的有益补充。梯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将推动退市制度的贯彻落实,企业不用一退到底,可以尝试用不同层次的市场承接,真正实现多层次市场稳健协同发展。

  相对于股市的发展,债市的推进有望从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展开。目前,业内呼吁尽快推出创业板再融资的呼声很高,这得到了证监会的回应。创业板持续融资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非公开发行公司债率先破题,引导创业板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实际确定融资规模,均衡使用多种资本市场工具,抑制在首次公开发行时“一次募足”的冲动。

  ———健全股市功能,多渠道资金入市。

  股市下跌的根源在于投资者信心不足,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预计明年上市公司分红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包括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提升分红事项的透明度。

  同时,多渠道资金入市格局有望实现,目前,作为国家队的汇金系、社保系资金已积极入市,未来,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市的可能也在增加。境外的QFII、RQFII额度不断扩大,这些机构投资者资金入市有望切实提高股市吸引力。

  此外,证监会还将努力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宣传活动,深入推广长期投资和“买者自负”的理念。

  随着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正式成立,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记者了解,投保局将对投资者心理、行为进行深入、持续的调查和研究,抓紧研究制定投资者保护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及时、通畅、有效的投资者保护工作信息监测平台和发布机制。

    >>>>欢迎进入“大盘猜猜猜”>>>>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