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黑洞大起底:“黑天鹅”5年毁灭财富7259亿
3、信批不实:隐形炸弹
尽管部分公司并未直接在财务数据上作假,但在信批上给人雾里看花,最终遮盖不了谎言,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中恒集团就是典型的代表。2011年公司公告解约23亿天价合同前后连续两个跌停,但事情并未因此结束。2012年1月17日,广西证监局一份长达十四页的整改公告,将中恒集团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多次经营活动悄然进行、董事会形同虚设、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定期报告及财务数据错误百出等问题一一陈列,公司股价再收出连续两个跌停。据统计,此期间该股市值损失达到135.38亿。
此类导演虚假合同的上市公司,从信披规则来看,似乎并不存在异常。但“画饼”成分浓厚。对于投资者关心的解约之后如何实现当年预定6亿的业绩目标时,公司数次公告保证,但实际上2011年仅实现4亿盈利。如果中恒集团按月对山东步长的销售进度进行披露,一部分投资者或许可以规避这场“毁约”带来的损失。从中恒集团随后的披露来看,血栓通产品销售在2011年有6个省份被废标。直到2012年1月20日,仍有5个省份招标未有任何进展。如此重大事项公司却迟迟未披露。
4、业绩变脸:污迹本在身
每到业绩披露时,总有一批上市不久的公司大“变脸”。2011年中期,比亚迪和庞大集团不约而同出现业绩大滑坡现象,保荐机构瑞银证券因此被推至“荐而不保”的风口浪尖。继珈伟股份、百隆东方之后,2012年1月3日,证监会通报惩罚了业绩“变脸王”科恒股份、南大光电。短短三个多月内,便有四家业绩变脸公司、四家保荐机构和八位保代被处罚。监管层掀起一波肃整之风。
而这些被惩罚的4大保荐机构中,除太平洋证券外,其他三大家中信证券 、国信证券、国泰君安都是国内的大型券商。虽然三个多月处罚了8位保代,但市场人士依然纷纷吐槽“惩罚力度不够”。
业绩变脸缘何被如此深恶痛绝,甚至让监管层不得不出动铡刀“伺候”?我们统计这些样本公司发现,除了业绩问题外,这些会无故“变脸”的公司往往存在着明里暗里的污秽。以庞大集团为例,公司在宣布萨博汽车破产而停止收购前一个月,就因信批违规被证监会责令限期整改。此后,公司迅速从“高富帅”裸奔成“屌丝”——不到两年时间,股价蒸发只剩1/10。从半年报来看,其对控股子公司担保发生额高达199.38亿元,高居两市之首,再加上关联担保余额167.03亿元,两者之和已相当于净资产的168.16%。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公司创下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亏损额竟高达5.16亿元,而财务费用已蹿高到10.73亿元。
5、污染事故:已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刻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化工、有色、医药、造纸四大行业是“惯犯”。综合考虑市场影响度、股价反映等因素,21世纪网数据部从2008年至2012年3月发生的73起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故中,选择紫金矿业、中金岭南、哈药股份、永安药业、海正药业纳入统计范围。这5家公司由污染事故带来的总市值损失250.2亿元,流通市值损失190.71亿。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污染事故似乎并未引起市场的足够重视。上市公司股价对环境事故的反应明显具有滞后性,且市场10天左右就能消除负面影响。以紫金矿业污染事故为例,2010年7月3日发生污水泄漏事故,直到7月13日才发布公告予以披露,随后股价开始下跌,但7月20日却迎来涨停。曝出污染事故后的6个交易日,紫金矿业累计跌幅只不到11%。
但股价尚安好,便一切都是晴天吗?这种环境事故发生后股价不降反升,其实背后暗藏危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行审查、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规定更侧重于财务指标,即企业挣不挣钱,环保成本也并未被货币化计入财务报表。没被算入报表,并不代表没有伤害。哈药股份在2011年6月“污染门”事件爆发后,公司面临的不仅是停、减产带来的直接业绩冲击,之后的环保处罚和厂房搬迁更是两大头疼问题。到2011年底,其股价缩水一半。而紫金矿业也在污染门事发后半年,再遭1.7亿的天价索赔。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