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疯涨 中国CPI恐抬头

2012-07-18 09:2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或将推高国内CPI

  美国农产品减产,为何导致我国相关期货产品大幅震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大豆进口对外依存度达80%,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负面影响已凸显,而玉米和小麦也存在步大豆后尘的风险。

  海关总署本月10日发布的进口重点商品数据显示,在所有33大类商品中,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同比增幅最大。1~6月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19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谷物中,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三大主粮进口量激增。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小麦进口197.6万吨,同比增618.8%;玉米进口187.7万吨,去年同期进口仅2.5万吨;稻谷和大米进口97.3万吨,同比增217.1%;大麦进口135.0万吨,同比增100.9%。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左常升说:“三大主粮进口量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很明显,全年的进口量也会比较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大豆价格上涨必然进一步影响食用油,而豆粕价格上涨又会推动国内饲料价格的上扬,并传导到肉类领域,但这会有一个过程。

  对于粮食上半年进口飙升引发的担忧,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表示,尽管粮食进口增幅较大,但是绝对量并不大,特别是与国内粮食产量相比,进口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

  中华元智库创办人张庭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决定市场价格的主要是变量,是缺口的价格,粮食缺口部分的价格往上推,会推动国内粮价的上涨。“由于中国需要通过进口粮食来弥补缺口,进口价格将决定中国粮食的底价 (除非政府大规模补贴),国际粮价的大涨将再次推高中国的CPI。未来3个月内,中国CPI将很快探底,并将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

  李国祥也指出,中国现在粮食的自给率已经到了90%以下,国内粮价对世界粮价的联动反应比较敏感,加上世界农产品的金融化,粮价往往是由信息决定价格的波动。因此,中国尤需注意粮食安全。

  张庭宾说,去年6月份是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的阶段性顶峰,也正是中国CPI增幅的顶峰;一年以来,随着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的回调,中国的CPI增速也下降到了2.2%,其表现了高度一致性,“今年CPI也会随着世界粮价出现上涨的走势。”

    (金微)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