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华夏员工私卖11%高收益品令客户巨亏上亿元

2012-12-03 10:27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银行说法:

  “员工私自介绍 银行不知情”

  对于此事,投资人和银行各执一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及时发布微博表示:“近日,有投资者到我行嘉定支行要求兑付‘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经核查,该‘入伙计划’并非华夏银行产品,本行亦从未代销过该‘入伙计划’。特此声明。”

  华夏银行方面表示,该产品是一种有限合伙入伙计划,是银行员工私自介绍给客户的,银行完全不知情。此外,记者了解到,银行方面对涉事的工作人员也非常不予支持,可能会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但对于细节,银行方面没有给予更多的说明。

  投资人说法:

  “产品在银行贵宾室购买”

  对于银行的说法,投资人也提出了质疑:当时是在华夏银行的贵宾室里购买的理财产品,且由银行员工推荐并提供的“一条龙”购买服务。此外,根据相关投资人提供的资料显示,华夏银行的员工在聊天记录中表示是“银行代销”的产品。

  事件存三大疑点

  疑点一:银行员工为何得以违规私卖产品

  网友“揭幕者”提出质疑:“华夏银行说这并非华夏银行产品,是理财经理私卖别家的信托产品,可见华夏银行对理财经理的管理多混乱。”记者了解到,按相关规定,银行员工不允许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他金融工作,更不允许在银行办公场所从事与该银行毫无关系的产品的推销。该事件中的银行员工明显未遵守规定。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目前银行对内部一线员工的管理只注重考核业绩,而忽略对员工行为合规性的检查。一线营销人员如果不安于本银行提供的待遇收入,就可能利用银行员工的身份,瞒着本银行做一些事情,轻则私自代销其他公司产品,重则私自吸收客户资金,投放高利贷,做资金贩子。据银行内部人士反映,每家银行都按规定定期对员工行为进行风险排查,可是所谓的风险排查只是填填表格,甚至是自查。

  疑点二:在贵宾室签约为何没引起管理人员注意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质疑,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客户在银行贵宾室签了与该银行没有任何关系的合同,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并且在该银行员工的陪同下,多人通过该银行柜台将大量款项转到同一账户,经办的柜员为什么不遵循可疑交易监控的工作原则立即向领导汇报?如果已经汇报,会计部门为什么不追查、不制止?对这些问题,当事银行均未通过任何渠道发表任何声明。

  质疑三:银行关门做生意 是否需要外部监管

  专家对记者表示,监管当局为什么也没有发现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对私募基金的宣传和发售过程进行管理,在银行购买一个低收益的普通理财产品都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购买私募基金的人难道就不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吗?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