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跌宕起伏” 或影响衣食住行
“企业最怕两头受压,原材料价格涨,产品价格上不去甚至还可能下降。”上海一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品章说。“中国制造大多数附加值较低,没有议价能力。资源定价、终端定价两头在外,企业两头受气。”
陈克新认为,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宏观调控会遭遇“两难”,一方面,我国经济复苏还不稳固,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大宗商品涨价会让很多中小企业处境更艰难;另一方面,输入性通胀传导至百姓衣食住行,调控手段有限,如果用加息等货币政策“踩刹车”,不仅抑制物价效果有限,还可能吸引热钱流入。
中证期货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景川等专家建议,在全球货币宽松的影响下,应及时采取措施严防输入性通胀:一是要加快扶持企业的转型升级,培育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小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等,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坚决平抑标志性的食品价格,如猪肉、大米等,稳定老百姓的心理预期;三是要保持汇率稳定,在“货币战争”中维护自身利益,尽量消除美日等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
新华社记者 姚玉洁 王凯蕾 刘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