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理财“有看头” 投资者可谨慎选择

2012-12-03 09:59    来源:金融时报

  尽管外资银行理财由于拥有更广泛的投资范围,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显得更加丰富,吸引力也更强,但是一些隐患和漏洞仍应引起投资者注意。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可以选择本身比较了解或者理解的理财产品,尽量回避自己不能够理解或者不懂的、高杠杆或者结构化的产品。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预期收益率,要切实理解产品背后投资的是什么,它是否加了杠杆,是否有一些不对等条款。

  随着中国经济结束持续高速发展阶段,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中国银行业也同样面临着传统业务的转型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传统优势正在弱化,而外资银行在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被投资者熟知,并将逐渐显现优势。

  中资银行理财业务传统优势弱化

  众所周知,理财产品收益高度关联国内经济,受经济放缓和利率下调影响明显。2012年,中国GDP由一季度的8.1%下降至二季度的7.6%,三季度又降至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为7.4%。受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影响,央行于7月下调了一次官方利率,之后除受月末季末资金紧张的影响外,整个货币市场利率都在较低位运行。受此影响,中资银行主打发行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产品、包含这类投资对象的组合投资产品收益率一路下滑。

  据统计,作为理财市场的主流品种,人民币债券类产品的市场占比高达49.37%,但它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由1月份的5.16%下降97个基点至9月份的4.19%。

  业内专家表示,在中资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初期,主要目标就是防止客户流失,因此维护和稳定客户的要求重于单一中间业务收入的要求。

  它们在巩固客户基础的内在动机驱动下,往往将理财产品设计成与客户共担风险的模式,并没有将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或损失完全交由客户享有或承担,未达预期收益的部分可能由银行内部其他收益弥补,同时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归银行所有。

  “在理财资金规模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中资商业银行意识到按照净值或者估值来足额分配理财收益才是理财业务风险可控且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因此,理财产品朝着开放式、基金化的方向发展,也越来越被业内人士认可。但是,目前我国债券类市场交易品种还不丰富,债券交易量远不及海外市场,同时,组合投资中能够拉高收益的信贷类资产没有公开交易市场,风险无法转移,因此无法取得公允价值进而反映到净值中。伴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下滑,融资主体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投资于房地产或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资产,公允价值将更加难以衡量。”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魏可告诉记者。

  外资银行优势凸显

  由于外资银行有着与中资银行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在国内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反而更加凸显出自己的优势。

  一方面,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和地域更为宽广,风险更加分散,基本不受国内经济影响。外资银行之所有具有更加宽广的投资范围和地域,取决于自身主要开发的产品类型———结构性产品和QDII产品。结构性产品是外资银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理财产品之一,结构性产品挂钩标的范围可以是金融市场中的任何一种资产,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基金、指数、价格和期货等。在国内经济疲软、主要利率投资品种收益下滑的情况下,能够为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风险,获得在单一国内市场不能得到的海外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理财具有发展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优势,能在国内市场利率下滑的情况下为投资者博得高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国内外资银行以及海外银行的主要理财业务发展模式。“外资银行可开发的挂钩品种较多,全球范围内的利率、汇率、包括黄金在内的贵金属以及股票等都可以成为挂钩对象。国内的基础产品交易市场发展不成熟,更缺乏高水平的基础衍生品交易平台,这使得中资银行无法利用自己熟悉的国内投资品种进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开发,而外资银行几乎不对国内基础市场存有依赖性。”魏可表示。

  此外,在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外资银行把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经验放到国内市场,更加注重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和沟通,它们最先开展客户讲座和客户风险评估。同时,它们在产品销售上更依赖客户经理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因此会投入较大精力对销售团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向投资者说明产品的收益及与之相关的风险,而中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带有吸储的隐性目的,销售人员无形中更关注销售业绩,可能对产品结构设计的熟悉程度不够充分。

  投资者应谨慎选择

  理财专家表示,尽管外资银行理财由于拥有更广泛的投资范围,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显得更加丰富,吸引力也更强,但是一些隐患和漏洞仍应引起投资者注意。

  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较复杂,出现一些比如杠杆类的、结构化的期货性衍生产品,这块理财的风险更高些,对于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知识储备的要求更高,这使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应更高。“很多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条款加入了复杂的杠杆化的设计,而投资者很难从它的条款中读出背后的实质性驱动因素,因为这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如果是外汇性的高杠杆商品,或者期货及结构化的理财产品,未来的大幅波动会产生投资预期与最后收益的不匹配,导致一些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可能会受到更多损失。这是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复杂性带来的影响。”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说。

  另外,国内投资者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外资银行理财过程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大多数投资者处于信息、知识的相对弱势位置。对此专家提醒,投资者要理性思考,是否能够充分把握影响这些资产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如果不能,这种高收益就无法确定,投资者无法了解多大的概率能够获得这样的预期收益。

  对于应如何保障自身利益,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可以选择本身比较了解或者理解的理财产品,尽量回避自己不能够理解或者不懂的、高杠杆或者结构化的产品。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预期收益率,要切实理解产品背后投资的是什么,它是否加了杠杆,是否有一些不对等条款。

  “这需要投资者仔细地去读合同,需要借助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做一些判断,最好是找独立的第三方做一些咨询。大额的、高端的理财一定要慎重。”魏可表示。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